“正是渝中區獨有的城市文化內涵,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來重慶旅游。”渝中區的老居民楊先生,經營著一家民宿。他認為,渝中區作為重慶的母城,歷史資源富集,文化底蘊深厚,處處展現著首善之區的文明風采。
當前,渝中區開啟了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全力繪制著一幅文明渝中的美好圖景。
紅色文化凝聚城市文明
“這幾年,經常有游客要我給他們推薦一些紅色景點。”出租車司機張師傅說,他會首推去渝中區,因為那里的舊址、故居都很集中,能“一站式”了解關于重慶的紅色故事與抗戰記憶。
全國示范步行街里的抗戰勝利紀功碑暨人民解放紀念碑,最美街巷上的周公館、桂園,藏于山間的紅巖革命紀念館……為把這些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揮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渝中區推出了5條紅色游精品旅游線路,串聯“紅色三巖”片區內《新華日報》營業部舊址、紅巖革命紀念館等革命文物,為市民、游客提供一份有針對性的出游指南。
同時,渝中區還推出“紅色三巖”都市觀光巴士。該巴士路線全程6.2公里,共有4個站,從紅巖村到曾家巖,途經重慶天地和軌道交通李子壩站,串聯起紅巖、虎頭巖、曾家巖的紅色景點。
此外,在“紅色三巖”片區內,還建成了10余個紅巖文化陣地,培育了“愛紅巖”主題活動品牌,常態化開展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和紅色旅游。
歷史文化底蘊展示城市魅力
渝中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何俊生介紹,在城市更新復興之路上,該區因地制宜地在城市建設里融入歷史文化元素,通過實施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博物館體系、風貌區老街區、特色老街巷等建設,文旅品牌推廣等,深入推進人文渝中建設。
宏觀上,小心呵護城市根脈,筑牢了城市精神基礎。微觀上,持續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打造了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7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并依托文化場館、景區景點、銀行網點、醫院、學校、樓棟院落等不同類型載體,建設了2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多元交織共推城市文明進步
今年3月,重慶最“出圈”的景色莫過于“開往春天的列車”,這一佛圖關公園內的奇觀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此外,今年除夕亮相央視的“云端之眼”、來福士水晶連廊“Sky walk云中漫步”、羅漢寺妙街、霧都風云防空洞沉浸式劇場等,都是渝中精心打造的城市“禮物”,讓游客在更多新體驗中感受到渝中城市文明的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渝中持續完善旅游志愿服務體系,各大志愿服務組織入駐熱門景點,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問詢指引、景點介紹等志愿服務,引導市民和游客一同踐行文明旅游,把城市形象擦得更亮。(本報記者 黃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