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資料圖片)
說話見人品。
人品不好的人,喜歡夸夸其談,喜歡吹捧自己,也喜歡對別人的事情品頭論足。人品好的人,往往比較沉默,如果要開口說話,也多半是鼓勵別人,為別人答疑解惑,說話有分寸。
俗話說:“言多必失。”一個人說話多了,總有一些話,說得過分了,得罪了別人,或者傷害了別人。還有一些話,一說出來,就會引起軒然大波,變成很多種版本的謠言,讓人真假難辨。
我們花兩年功夫,可以學會說話,卻要花一輩子的功夫,學會好好說話。聰明的人,都懂得慎言。
02
并不是所有的話,都要說出來。
真正會說話的人,有很高的涵養性。心中能夠容得下事,可以包容別人過錯,即便遇到了大事,也不會喜形于色,立馬就說出來。
凡事多想一想,再開口說話,說出來的話,就不一樣了。沖動的話,經過了大腦的過濾,就能夠慢慢說;憤怒的話,隔一會,就不會憤怒了。
過年的時候,我和幾個親戚一起去表叔家拜年。表叔一邊招呼我們坐下來喝茶,一邊去做飯。吃飯的時候,表叔說:“大家多吃點。我家的米,都是六塊多錢一斤的,很香的,還是進口的。如果大家沒有吃飽,我再去煮一鍋。”
表叔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煮了很多飯,如果大家不吃完,就浪費了。可是,過年的時候,一天到晚都在吃東西,誰都沒有胃口大快朵頤。看來,表叔是心疼他的米,說了不夠厚道的話,引起了親戚們的反感。
事實上,很多話,不需要說出來,自己心中有數就行了。聰明的人,都懂得“揣著明白裝糊涂”,從來不會想到什么說什么,說話的時候,學會“遮遮掩掩”,并不是壞事。
03
逢人只說三分話,還有七分是余地。
《增廣賢文》里寫道:“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說三分話,是給自己留下七分余地,可以改正自己的錯誤的話,可以進一步敘述自己的觀點,也可以是點到為止,不再繼續說下去。
前天下午,我和同事老胡聊到了關于跳槽的事情。老胡一直想去大城市工作,也和好幾家單位聯系過了,有了一些眉目。
我問老胡:“你去大城市找工作的事情,應該差不多了吧。還是鐵板上釘釘了?”
老胡說:“我是想了很多辦法,和幾個在省城的老同學聯系了,也去省城走了一遭,可是具體情況,我也說不清。”
很明顯,老胡把我的話擋回來了,他不愿意把自己跳槽的事情說清楚。
當然,老胡去省城工作的事情,有可能成為現實,也有可能只是說一說,不會真正付諸行動。老胡這樣說話,就是給自己留了“臺階”,進一步可以,退一步也可以。要是老胡說自己一定要去省城,可是又沒有去成,那就會鬧笑話,給別人留下笑柄。
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你和他聊天的時候,你什么都不說,就會失去朋友;你和他聊天的時候,說了不應該說的話,就會犯錯誤。
說話,應該是在“言與不言”之間,找到平衡點,既不能對別人太冷漠了,不能夠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啞巴,也不能太熱情了,對別人掏心掏肺。
人心隔肚皮,你不要高估了自己的別人心中位置,不要隨便揭露自己的老底,也不要戳別人的痛處。很多話題,還是避而不談為好。
04
一個人說話的尺度,暴露他的情商。
有人說:“智商決定錄用;情商決定提升。”這句話,提醒了職場中人要如何提升自己,要學會為人處世。
生活中,人與人交往,也需要提高情商,別做“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情,別信口開河。
情商高的人,有什么表現?其中有一個表現就是:對別人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尊重,不管對方是誰。
如果你與人交往的時候,耐心去理解別人,耐心去溝通,你的人緣一定會很好。同時,你還要耐心思考,別為了合群,把自己變成了“透明人”。
情商高的人,如何說好“三分話”?首先,他在說話的時候,多用“如果、也許、可能”之類的詞語,不會完全把一件事說死了,多用“但是、既然、可是”之類的詞語,及時調整自己的話鋒,不會讓自己沒有轉彎的機會。然后,他在說話的時候,表情很好,保持微笑,眼神很專注。再后,他會言而有信,不會說做不到的事情。最后,他在關鍵時候,懂得閉嘴,把一些言語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嘴里。
05
與人交往,既要透露一些信息,也要保留一些信息。
無關緊要的話,可以多說,哪怕說錯了,也無傷大雅;正能量的話,要多說,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印象。
和自己或者別人息息相關的話,要少說,不要把話說透了;負能量的話,一句都不必要說,不要留下一個很糟糕的印象。
做人要保持一些神秘感,但是不能過于神秘,適當的時候,要暴露自己的真實情況。比方說,你在單位上的工作成績,你要在合適的場合說出來,不能一直默默無聞,甚至被別人搶功勞;別人欺負你的時候,你說拒絕別人的話,不要當軟柿子。
說話,是人與人溝通的方式,也體現了你為人處世的態度。
說話留余地,人與人相處才會輕松自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