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納稅意識逐漸地增強以及近些年來許多的市場擴大,但大家對于營業外收入納稅還比較模糊。營業外收入,指與生產經營過程無直接關系,應列入當期利潤的收入。營業外收入要交稅嗎?
營業外收入一般是不需要交稅的,但是如果其他的業務收入與營業外收入合并在一起計算的話,就要繳納增值稅了。營業外收入與企業的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比如說出售無形資產的收益、罰款凈收入等,所以建議要與其他的業務收入進行區分。營業外收入交不交稅要看單位或個人營業收入核算的內容,如果單位沒有設置其他業務收入科目,將屬于其他業務收入中的核算內容全部記入營業外收入的話,那就要交增值稅的,如下腳料出售等。如果其他業務收入與營業外收入業務分得很清楚,那就不用交增值稅,只并到利潤總額中上交企業所得稅就行了。
營業外收入具體包括什么?
1.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損失,指因自然災害等發生毀損,已喪失使用功能而報廢非流動資產所產生的清理產生的收益。包括固定資產處置利得和無形資產出售利得。固定資產處置利得,也就是處理固定資產凈收益。是指企業出售固定資產所取得價款和報廢固定資產的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等,扣除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清理費用、處置相關稅費后的凈收益;無形資產出售利得,指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所取得價款扣除出售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出售相關稅費后的凈收益。(新準則已將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歸入新的利潤表項目資產處置收益,位置在其他收益之上。)
2.債務重組利得。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超過清償債務的現金、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所轉股份的公允價值、或者重組后債務賬面價值間的差額。
3.盤盈利得。指企業對于現金等資產清查盤點中盤盈的資產,報經批準后計入營業外收入的金額。其中固定資產盤盈是指企業在財產清查盤點中發現的賬外固定資產的估計原值減去估計折舊后的凈值(現行的新準則中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帳戶)。
4.政府補助。指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從政府無償取得資產形成的利得。
5.捐贈利得。指企業接受捐贈產生的利得。企業接受的捐贈和債務豁免,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符合確認條件的,通常應當確認為當期收益。但是,企業接受股東直接或間接代為償債、債務豁免或捐贈,經濟實質表明屬于控股股東或非控股股東對企業的資本性投入,應當將相關利得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