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下兩部最火的電影,國內(nèi)《八佰》,國外《信條》。
除了都被寄予重振影院雄風(fēng)的眾望之外,它們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全片都用IMAX攝影機拍攝。
【資料圖】
IMAX是啥?
IMAX,Image Maximum的縮寫,直譯為影像最大化。
但I(xiàn)MAX真的只是大嗎?
當(dāng)然不是,它代表的是影片從拍攝到放映的一整套系統(tǒng)。就算是大,也大的不一樣,不同攝影機拍出來和不同影廳放出來的影片效果都差了大了去了。
舉個例子,單一部《敦刻爾克》就分這么多個版本,其中單算IMAX版就有三種。
因此你就算你買了一張IMAX票,它也不一定能給你帶來最好的體驗。
想要獲得最好的觀影體驗,我們得從IMAX的拍攝和放映說起。
在說IMAX攝影機和影院前,我們需要先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畫幅。
1 畫幅
什么是畫幅?
畫幅指的是膠片的成像面積。對應(yīng)到數(shù)碼相機上就是指傳感器(感光元件)的尺寸。
在膠片中,成像面積的大小(畫幅大小)則是由所選膠片的尺寸和所用膠片的長度共同決定的。
常見的膠片尺寸以膠片的寬度不同而分為:16mm、35mm和65mm等。
單幅畫面所占膠片長度則一般以齒孔(分布在膠片兩側(cè)的小孔)數(shù)來表示。
比如目前主流的寬屏商業(yè)電影采用的是35mm 4齒孔畫幅。
這代表的是在35mm寬的膠片上以4齒孔的間距豎拍,所得到的畫面大小約為24x10 mm,畫幅比例為2.40:1(畫面的長寬比)。
世界上最大的IMAX膠片攝影機則用的是65mm膠片橫拍,單幅畫面長度達(dá)到15齒孔,實際畫幅約為70x48.5mm,畫幅比例可達(dá)1.43:1。這種特殊的畫幅版本也常被稱作“70mm IMAX 15齒孔”。
(上圖為各類常見畫幅的直接對比)
常規(guī)情況下,如果其它參數(shù)相同,使用膠片的畫幅(感光元件的面積)越大,記錄的畫面細(xì)節(jié)就越多,畫質(zhì)也越好。
上面這些知識聽著有點繞,但它很重要。理解了畫幅,我們才能對不同制式的電影有一個準(zhǔn)確的把握。
2 IMAX攝影機
接下來我們說說IMAX攝影機。
《八佰》和《信條》雖然都號稱用IMAX攝影機拍攝,但它們用的卻不是同一種。
第一種是上面提到的IMAX 70mm膠片攝影機。
這種機器全球就幾臺,諾蘭在拍《黑暗騎士》時砸過一臺,后來拍《黑暗騎士崛起》的時候又砸了一臺。
雖然這機器又大又貴噪聲還高,但優(yōu)點則是可以拍出1.43畫幅比的超大底片(70x48.5mm),等效分辨率可以達(dá)到8K~18K。《信條》用的就是這種。
第二種是Arri Alexa 65 IMAX數(shù)字?jǐn)z影機。
這是一種阿萊公司在原ALEXA 65攝影機的基礎(chǔ)上,專門為IMAX電影鼓搗出來的聯(lián)名版。
原版機器的傳感器尺寸大概相當(dāng)于65mm 5齒孔膠片,這幾乎是目前數(shù)字?jǐn)z影機能達(dá)到的極限,有效畫幅約為54.12x25.58mm,原始畫幅比為2.11:1、
聯(lián)名版則是在原版基礎(chǔ)上剪裁出專為IMAX影片使用的1.90:1版本,分辨率在6K左右。
這是目前比較主流的IMAX攝影機,并且只租不賣。像《復(fù)聯(lián)3》、《八佰》用的都是這種。
下面我們再來次直觀的對比,就以諾蘭的電影為例,看看畫幅最大的1.43:1IMAX版在畫面上到底能比2.40:1的非IMAX版多出多少內(nèi)容。
《黑暗騎士》
《敦刻爾克》
影片拍攝的原始畫幅越大,放映這類影片所需要的影院屏幕也就越大。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問,如果我把這些大畫幅原片縮放一下,不一樣可以在普通影院里放映嗎?
確實,可以是可以,但這和把法拉利的發(fā)動機放拖拉機上用有啥區(qū)別。
3 IMAX影院
下面說影院。
目前IMAX影院一共有4類。
IMAX膠片廳(IMAX 70mm)、數(shù)字廳(IMAX Xenon)、激光廳(IMAX GT with Laser)和新一代激光廳(IMAX with Laser)。
膠片廳(IMAX 70mm)在我國幾乎沒有,僅有的幾家科技館也只用來放科普影片,不作商用。
這種廳和膠片攝影機一樣,今后只會越來越少,畢竟膠片正在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氙燈(Xenon)
而占據(jù)了我國IMAX廳總數(shù)95%以上的,是一種IMAX公司在08年推出的數(shù)字IMAX系統(tǒng),用的是氙燈(Xenon)來放映。
但它能放映的最高分辨率只有2K,經(jīng)常被說成是偽IMAX。
15年,IMAX公司為了彌補數(shù)字IMAX遭到的詬病,推出了激光版IMAX(IMAX GT with Laser),采用兩臺4K激光機放映,并為了阻擊杜比,配上了全新的12聲道音響系統(tǒng)。
最最重要的是,它的銀幕長寬比可達(dá)1.3(不同影院有出入),在放映畫幅比為1.43:1的IMAX影片時效果非常好,分辨率也相較普通數(shù)字廳提升到了4K。
所以看一些諾蘭的影片,除了膠片廳外,現(xiàn)存最好的就是這種廳。
但在內(nèi)地,IMAX激光廳的數(shù)量同樣少得可憐,一共還不過6家。(見上圖)
最后一種是新一代激光廳(IMAX with Laser),采用一臺雙鏡版4K激光機放映。
它可以沿用原來普通數(shù)字廳1.77:1的銀幕和場地,所以提升了畫質(zhì),改造成本也不高,主要是IMAX公司開發(fā)來迭代大量普通數(shù)字廳(IMAX Xenon)的。
總結(jié)一下,從銀幕大小來看,
數(shù)字廳的銀幕寬度在14m-26m之間,高度為7m-14m,銀幕長寬比≈1.77:1
激光廳銀幕寬度在23m-32m間,高度為17m-21m,銀幕長寬比≈1.3:1
新一代激光廳銀幕和數(shù)字廳差不多,寬度在16m-26m間,高度為8m-14m,銀幕長寬比≈1.77:1
現(xiàn)在IMAX公司幾乎只在激光廳中放映1.43:1畫幅的IMAX電影,其它兩種廳都只放映在此基礎(chǔ)上剪裁出來的1.80:1版。
因此除幾乎遇不到的IMAX膠片廳外,剩下三種廳中,如果你想體驗到完整的1.43:1畫幅的IMAX電影,比如即將上映的《信條》,那激光廳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普通數(shù)字廳雖然常見,但體驗是最差的(僅限于各類IMAX廳的橫向?qū)Ρ龋?/p>
而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沒有激光廳,并且你看的是諸如《八佰》或者之后要上映的《唐探3》,那其實去新一代激光廳也是不錯的選擇。
因為他們拍攝時使用的都是Alexa 65 IMAX數(shù)字?jǐn)z影機,1.90:1的原片放映在1.77:1的銀幕上幾乎填滿,能看到的內(nèi)容比非IMAX影院放映的2.39:1版本多出26%左右。
并且新一代激光廳在分辨率、亮度、對比度上都遠(yuǎn)遠(yuǎn)超過普通數(shù)字廳。
這類廳雖然也不多,但還算能找得到,具體哪些地方有,可以在維基百科上搜索IMAX中國,上面全都列出來了。
最后多說一句,雖然之后將在內(nèi)地上映的《奪冠》和《花木蘭》也有IMAX版本,但它們并不是通過IMAX攝像機拍攝的,他們只是用了一個叫IMAX DMR的數(shù)字翻版技術(shù)。
因此,它們的IMAX版只是大小得到了整體縮放和改善,相比普通版,并不會有更多的畫面內(nèi)容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