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1年三伏啥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需要注意什么?答案來了
夏至臨近,天氣愈發的炎熱起來,隨著這節氣的更迭,夏至之后不久,全年最熱的三伏天就要拉開帷幕,三伏也被認為是全年最炎熱的時間段,不但氣溫酷熱而且濕氣較大,空氣仿佛都有一種沉重的黏稠感覺,潮濕悶熱的天氣讓人直呼上不來氣。所以只想著一動不動地趴著、伏著。所以這個不愛動的季節就被稱為伏天。意思是躺平不想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夏至即將到來,三伏天也就不遠了,冬天有數九寒天,夏季有三伏,兩者是全年氣溫的極端,一個是最為寒涼,一個正好相反正直酷熱。數九比較容易計算,每年的冬至節氣來臨之后,就是數九寒天。而夏至雖然跟冬至具有相同的作用,都有作為極端天氣的到來所衍生的節氣,但三伏天卻并非是夏至之后就開始計算。
三伏天在那一天出現,民間有好多種的計算方式,其中比較普及的算法有兩種,一種是夏至之后三庚入伏。另外一種是小暑過后逢庚入伏。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庚日,就是進入三伏天的日期。從這一天開始正式進入了初伏。三伏天分別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的天數則由夏至到立秋之間的庚日多寡而定,也就形成有的年份三伏天是三十天,而有的年份則會出現四十天的三伏天。
夏至三庚入伏,所謂庚日,就是古代用漢字代替數字循環的一種計日法,每十天一循環。庚處在第七位第七天。有的年份庚日出現的靠前,這就會形成夏至到立秋出現了五個庚日,那么這樣的年份就會是四十天的三伏天,也被戲稱為加強版的三伏天,如果庚日出現的靠后,則就會在夏至跟立秋出現四個庚日,那么這樣的年份就會是三十天的正常標配版的三伏天。三十天標準版三伏天和加強版四十天的三伏天,區別在于一個是中伏十天,而加強版則是中伏二十天。
今年的夏至是即將到來,是在6月21號,農歷的五月十二。因為今年的夏至恰逢占著一個庚日,所以在往后數兩個庚日,就是入伏的頭一天,根據計算,今年入伏時間即為:7月11號入伏,其中包括: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是頭伏10天,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這段時間為中伏20天。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為末伏的最后10天。也就是說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1號開始,一直到8月19日方才結束。今年也是加強豪華版的三伏天。
由于三伏天正處于小暑和大暑期間,所以民間還有另外一種三伏天的計算方法,那就是小暑之后逢庚入伏。也就是小暑節氣之后的第一個庚日,即為入伏的時間。今年的小暑出現在7月7號,農歷的五月二十八,小暑節氣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是7月11號,所以這兩種方法計算的時間是相同的。都是以庚日為時間節點來計算三伏天的入伏時間。
三伏天到來之后,大地開始被暑氣籠罩,大地會吸收得熱量多,而揮散的卻很少,導致空氣之中熱量增多,不論是黑夜還是白天,都會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所以小暑大暑節氣期間,俗語稱之為: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三伏天到來之后,由于暑氣帶來的影響,對于生活作息和飲食結構,都要有一定的改善來應對,三伏天都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做好三防:
防暑:進入三伏天之后,由于溫度、濕度過大,加上經常遇到悶熱無風的天氣,在這樣的暑氣蒸騰下,很容易由于大量的出汗,導致頭暈腦花,嚴重的還會因為電解質紊亂而中暑昏迷,所以三伏天防暑是必須要注意的事項。當夏季天氣炎熱日平均氣溫>30攝氏度,或者相對濕度>73%,當溫度和濕度都處于較高峰值的時候,中暑發生的機率將會明顯的升高。所以當氣溫達到臨界點之后強制休息,也成為夏季必要的保護措施。
進入伏天之后,要適當地減少戶外運動,避免劇烈運動產生大汗淋漓。可以做一些適度的活動,盡量避開氣溫最高的時間段出行。多喝開水、茶水、冰糖水、綠豆湯等飲品補充水分,避免由于水分大量流失導致中暑。
防濕:三伏天也是全年濕氣最大的季節,尤其是三伏天降雨頻發,雨后的蒸騰作用更是讓人感到濕熱難耐。比炎熱的天氣還要讓人難受。所以三伏天也是防濕的重要季節。雖然三伏天酷熱,但也不宜長久在空調屋內一直呆著。要適當地去戶外活動,接受一下光照,能夠起到排出濕氣的作用,飲食方面避免油膩,多吃一些清淡食材,多吃一些苦味的東西,對于濕氣都有很好的驅除效果。
防寒:酷熱難耐的季節防寒?事實還真的如此,雖然說三伏天是全年最熱的時間段,但這個階段由于氣溫的原因,導致人體的毛孔經常處于打開狀態,所以更加容易遭受到風寒侵擾。像渾身大汗直接去洗冷水澡,吃生冷的食物,或者是進入溫度很低的屋內吹風,這些行為都會導致風寒入侵身體,從而導致身體出現不適。夏季遭受風寒一點都不奇怪,而且跟其他季節相比較,反而更加難以做出防范,所以防寒也是三伏天需要主要的事項。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也是全年光照時間最長的一天,但夏至之后,白晝開始逐漸的變短,黑夜會逐漸的延長。隨著三伏天的來臨,作息習慣也要有所改變,雖然夏夜比白天要涼爽了很多,但也不宜長期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中午的時候要有午休,讓身體在這個容易讓人感到困乏的季節得到更好的休息,才能有飽滿的精神去面對工作,如果熬夜不睡覺,白天肯定一副無精打采,這樣的狀況是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的,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