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整體上來看,我們的生產和需求恢復得如何?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動能成長的態勢又怎么樣呢?來看專家的分析解讀。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 劉愛華:從經濟運行走勢來看,今年三季度企穩向好的態勢是進一步顯現。三季度當季國內生產總值兩年平均是增長4.4%,比二季度加快了1.1個百分點。八、九月份多項主要指標都呈現了恢復向好的態勢,我覺得進一步鞏固了主體經濟恢復向好的態勢。
消費市場恢復態勢加快
從需求端來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后,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消費,特別是接觸型消費的復蘇步伐明顯加快。以春節、五一、端午節、暑期檔等假期為例,今年以來,節假日期間人們出游需求旺盛,帶動住宿、餐飲、交通、文娛等消費快速增長,為經濟恢復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 劉愛華:今年,各個節假日整體商品銷售需求和服務需求呈現出復蘇態勢,表現在統計數據上,三季度當季,住宿和餐飲業是同比增長了12.7%,實現兩位數增長;交通運輸和倉儲郵政業行業增加值在當季增長了8.5%。
不僅僅是接觸型消費,今年以來,我國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家居、汽車、電子產品等重點領域消費,以政策“組合拳”的方式擴大國內需求。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8%,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2%。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 劉愛華:線上消費也是繼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升級類消費表現比較突出,像體育娛樂用品類的消費,包括金銀珠寶類,這些消費在總體零售中表現都是比較突出的。
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從生產和需求的相關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需求穩步擴大,生產供給增長加快,中國經濟運行向常態化增長軌道回歸的同時,高質量發展也在扎實推進。
今年以來,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了商業首飛,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完成吊裝,科技創新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4%,高端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壯大了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在數字經濟發展帶動下,新業態持續活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9%。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形勢室主任 郭麗巖:從我們的實地調研來看,當前主要的一些地區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四新經濟”的系統性創新已經成為了當地經濟的新的增長點,甚至于是當地的這種新的產業支柱。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當前這個集群加快發展,這一系列其實都是構成了新質生產力非常重要的方面。
隨著我國經濟綠色轉型持續深入,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等都保持較快增長,為工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前三季度,太陽能電池、充電樁、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63.2%、34.2%、26.7%,以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值同比增長41.7%,已連續14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形勢室主任 郭麗巖:當前,支撐經濟恢復回升向好,進一步鞏固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有利條件是明顯在增多的。從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這個成效來看,結合我們地方調研的案例分析,我們認為今年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底氣和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