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過后,山東濱州暑氣漸消。在小清河復航工程水牛韓船閘施工現場,工人們加緊進行外接電工程勘測。小清河復航工程數字化標項目技術負責人閆濤介紹,小清河航道建設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實時匯聚各類數據,建成了“感知+數字+分析+決策”的全方面綜合港航信息化應用平臺。目前,小清河復航工程智慧化航道前期工程已準備就緒,完成了王道船閘、金家橋船閘的現場勘測。
齊魯大地,交通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作為全國首個部省共建交通強國省域示范區,山東在做好交通“硬聯通”的同時,著力通過技術賦能、產業融合等“軟提升”,推動示范區建設駛入“快車道”。今年前7個月,全省交通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709億元,占年度投資任務的63.3%;在建重點項目92個、總投資8350億元,新開工項目22個、總投資1749億元。
(相關資料圖)
每年2.2億元激勵市縣交通建設
浮云繾綣,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自動導引車來回穿梭,少了機械喧鬧,作業現場“忙中有靜”。不遠處,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三期工程正在進行堆場和軌跡梁施工。
今年以來,山東省在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港航等領域持續加快建設步伐,不斷提升科技實力,賦能項目建設。其中,濟青中線智慧高速公路示范項目已完成施工圖設計、項目招標,正在開展技術方案及設備選型等工作。山東省港口集團智慧大腦平臺(一期)和云生態(一期)建成投用,智慧港口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啟動。
前不久,山東省內規模最大的T構公路轉體橋——濟南至微山公路濟寧新機場至棗菏高速公路段項目跨新兗鐵路轉體橋順利完成轉體,標志著項目南段距離年內建成通車目標再近一步。濟微高速公路南段項目概算投資91.1億元,由濟寧市政府和山東高速集團采取“共建共享”模式投資建設,對促進省會經濟圈及魯西經濟隆起帶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技術賦能,山東還通過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建設主體的積極性,引導社會出資主體與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協同攻堅,并推出了面向地市的交通運輸出資激勵機制,發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用于支持新項目建設。“十四五”期,山東每年將安排2.2億元資金,激勵交通出資領域成效明顯的市,充分調動市縣交通建設積極性。
創新“交通+”釋放經濟活力
“‘紅奔奔’來啦!”在濟南經十路上,一輛紅色雙層巴士緩緩駛來,紅色車身鮮艷奪目,站臺上的乘客紛紛拍照留念。“我們新購進了60輛雙層公交巴士,投放在經十路上。”濟南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石軍表示,引入“紅奔奔”除了讓市民出行更方便,也能夠為乘客提供“車輛即景點、出行即體驗”的特色服務。
隨著交通運輸與產業融合發展深入,車、路等出行要素成了拓展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據了解,山東交通運輸行業正大力實施產業融合工程,推動交通向旅游、商貿、物流、金融、制造等復合功能轉型升級;依托海港、空港、高鐵站和公路服務區,積極推動路衍經濟、臨港經濟、臨空經濟發展。
結藝、面塑、微雕……在濟青高速公路濟南東服務區“山東手造”展廳內,來往旅客紛紛駐足選購心儀產品。據介紹,“山東手造”展廳匯聚了全省燒制鍛造類、織造印染類、雕刻工藝類等知名手造產品,讓“山東手造”通過服務區走向全國。在威海,名為“千里山海”的自駕旅游公路熱度不減,這條串聯威海90%以上核心旅游資源的大通道已成為城市名片,火爆背后同樣是“交通+”模式釋放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