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0月1日,國慶假期第一天,央視新聞特別節目《看見錦繡山河·江河奔騰看中國》關注了長江口深水航道疏浚作業,展示了長江口船來船往的繁忙景象,長江黃金水道迸發出蓬勃生機。
筆者了解到,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從1998年開始,歷經三期工程、13年建設,分別實現了8.5米、10米、12.5米的航道水深目標,形成底寬350~400米,長125.2公里的深水航道,滿足第三、四代集裝箱船全天候進出長江口,第五、六代集裝箱船和10萬噸級散貨船及油輪乘潮進出長江口的需要。2011年5月18日,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通過國家竣工驗收,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正式運行。
作為世界級復雜多變的巨型河口航道,長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總量大,時空分布高度集中,且受臺風寒潮等惡劣氣候影響,驟淤量大。長江口深水航道需要通過常年維護確保航道水深暢通。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建成以來,通過不斷深化和實施減淤措施、優化施工工藝、創新管理模式,始終保持了100%的通航深度保證率。
水深線就是生命線。為保持航道通航水深的穩定和安全運行,長江航務管理局在航道維護疏浚管理上,深入開展航道回淤預測預報研究,堅持對每月的回淤量分布預測進行評估,合理安排船舶施工方案;在航道維護實踐中,通過一年10次的航道考核測圖和每月2—3次的施工區段調整測圖,準確掌握航道水深,切實保障航道維護施工的針對性。為提高維護施工效率和掃淺效果,該局還持續開展工藝優化試驗。歷經10年航道養護管理實踐,長江口深水航道日常維護工作日臻成熟,航道養護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高。2020年,長江航務管理局組織編制了《長江口深水航道維護疏浚管理技術指南》(試行版),用于規范與指導長江口深水航道維護疏浚管理工作。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目標的實現,打通了長江黃金水道的咽喉,顯著改善了航道的通航條件,有力促進和保障了長江口海運量和船舶流量的快速增長。長江口深水航道的持續安全穩定運行,為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交通強國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等作出顯著貢獻,促進了沿江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效益顯著。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院分析測算,年均航運等直接經濟效益超120億元,年均貢獻GDP超1300億元,年均帶動財政收入超2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