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0月8日,伴隨最后一片重達2400噸的鋼桁架提升至20米高空,由中鐵建設承建的新建福廈鐵路廈門北站主站房鋼屋蓋施工全面完成。至此,國內在建的最大波浪形站房雛形初顯。接下來,新建廈門北站將全面轉入主站房金屬屋面和裝飾裝修施工階段。
新建福廈鐵路是我國首條跨海高鐵,正線全長約277.4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共設8座車站。新建廈門北站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車站,站房中軸線下方是運營中的廈門地鐵1號線。地鐵隧道與站房基礎底板之間重合總長度250米,兩者相距僅3米,為最大限度保護地鐵隧道結構安全,中鐵建設首創組合式地鐵保護方案,通過在隧道周圍設置壓頂墩、圍護樁、抗拔樁,保障了每天300余次列車的行車安全。
新建廈門北站站房鋼桁架南北跨度約267米,東西跨度約143米,由22705根桿件拼接而成,施工復雜程度國內罕見。新站延續既有站屋頂層層疊起、突出燕尾脊元素的設計,呼應閩南建筑聚落特點,以弧形鋼結構打造波浪造型,彰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特色。項目部自主研發了鋼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通過78處應變監測點和48處溫度監測點對鋼結構施工全過程的應力、變形及溫度變化進行實時監測,確保鋼結構安全平穩提升。
“新建廈門北站是東南沿海‘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車后,廈門到福州將從90分鐘縮短至50分鐘,對推動福建沿海城市群快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東南沿海鐵路福建公司廈門指揮部副指揮長黃志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