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9點,江蘇省南京市板橋汽渡碼頭,一位年輕人正騎著摩托車緩緩開上新型電力推進的汽渡船“板新肆號”。在他身后,一輛輛重汽貨車、轎車正在依次等待登船。渡船發動后,只需6分鐘,這些車輛就能安全平穩地到達江北。
(資料圖片)
板橋汽渡是長江南京段唯一的跨江汽渡,也是現有過江通道的重要補充,年渡運車輛約51萬輛。該航段船舶交通量密度大,通航環境日趨復雜,面對渡船左右兩側繁忙的來往船舶,如何保障車輛和乘客在長江上安全過江?板橋汽渡服務中心主任湯桂華告訴記者,該中心正探索實踐“5G+智慧汽渡”,探索行業內多個創新運用,力爭成為全國科技汽渡的樣板。
智慧系統輔助緊急調度20余次
板橋汽渡是長江南京段現有過江通道的重要補充,一些危險品運輸車輛、農用車、摩托車、特大型車輛和最高(最低)車速達不到高速公路要求的車輛,以及自行車、非車載行人等大橋禁止通行的,需要從汽渡過江。
板橋汽渡渡運區域的航段月均斷面流量達5萬艘以上,船舶交通量密度大,通航環境日趨復雜。在雨雪霧等氣象條件下,安全問題會更加突出。基于此,該中心牽頭承擔了“基于船岸協同的復雜航段通航安全管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在渡運區域全面覆蓋了5G船岸協同專網,實現了駁運過程高清視頻實時在線、后臺同步。
“這套系統可以做到對每條渡船包括駕駛室、機艙、甲板日常運行狀態的監測,甚至通過可穿戴設備自動偵測工作員是否在崗、是否存在疲勞駕駛現象,并對不安全駕駛習慣或行為進行及時預警、提醒。”中心副主任馮海鳴介紹。
在繁忙的航道,如何及時避讓來往船舶是保障安全渡運的關鍵。該中心開展運用的5G項目通過對長江航行船舶進行高清建模,建立安全可視化的場景,幫助船員和汽渡及時了解船與船、船與岸的實時方位和角度,實現精準船岸協同,提高判斷的同時降低操作可能引發的安全風險。截至目前,這套系統已經輔助岸基調度人員處理大霧、大風、夜航交會等緊急調度任務20多次,化解了許多航行風險。
湯桂華介紹,目前“5G+智慧汽渡”已列入了《江蘇省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接下來,該中心將進一步打造“多終端、一張網、兩中心、三平臺”四大主題板塊,構建具有江蘇特色、具備推廣價值的智慧汽渡樣板。
技能實訓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在板橋汽渡江北管理站,一個全新的職工技能實訓基地于近日正式落成投用,將于10月底開課。這也是江蘇省首個汽渡技能實訓基地。
中心裝備保障部部長包青介紹,實訓基地設有理論教研區、解剖觀摩區、拆裝測量區、聯控聯調區四大功能區。“主要是進行渡船航行時各主要設備運行狀態的真實體驗,使駕駛員能夠真實體驗渡船航行、途中進行基本操作時各設備的運行變化,包括對主機增減速,舵槳轉舵運行,柴油機離合器的接拖排等過程的了解掌握。這對提升駕機人員應對突發故障的處理能力有很大幫助。”包青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用于教學的零件來自板橋汽渡1號渡船,于1995年投入使用,在安全運行了27個年頭后,今年徹底“退役”。“雖然船已報廢,但其中的主要零件還能用,就把拆卸整修用于教學,能還原真實渡船上的操作體驗,讓對船員的實訓更有針對性。”包青介紹。
除此之外,根據發布的安全渡運三年行動計劃,該中心同時實施安全、運力、環境等六大提升工程,全力滿足車主的渡運需求。2023年年底前,板橋汽渡將建成集綠色、暢通等于一體的平安汽渡,成為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的汽渡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