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王玉軍是青島城運控股交運集團即墨分公司機務管理處安全例檢班組長,在工作日里,他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向年輕同事們傳授檢車經驗心得,手把手教授重點部位檢查要領,把“傳、幫、帶”既當成一種責任,又當成工作時的一種方法。
10月27日14時,一輛剛下完乘客的公交車駛入檢車平臺,此時,發動機倉可達60多度高溫,王玉軍馬上拿起檢車錘和手電燈,依次查看該車的皮帶撓度、安全設施、輪胎、轉向、制動、燈光以及車輛是否有漏油,漏水、漏氣、漏電等情況。
“檢車這活,是車輛安全出行的第一道關卡,一絲一毫也不能馬虎,這關系到乘客的切身安全,車輛安全了,我們的心里也就踏實了?!蓖跤褴娺呎f,邊敲打著輪胎的各個部位,通過聲音,來辨別胎壓,研判是否存在異常。
經手王師傅檢查的車輛數不勝數,后輪內側輪胎破損只有在地溝才能看的更清楚,準確,每次車輛??繖z車臺,王師傅總是第一個下到檢車地溝,在手電的幫助下仔細的檢查輪胎花紋、氣壓,發現輪胎花紋有石子,就用便攜式工具清理出來,這樣就極大地減少了輪胎的非正常磨損,延長了使用壽命。
車輛的燈光有提示作用,這是駕駛員與路人交流的有效方式,它告知周圍的人車輛的運行狀態。王師傅非常注重車輛燈光的檢查,尤其是轉向燈和剎車燈,并積極做好安全行車的宣傳,提醒駕駛員定期進行燈光自檢,避免事故的發生。
對于轉向系統的檢查,發現有球頭松曠或者拉桿松曠的情況,他直接讓駕駛員下來自己觀察,講解相關知識,通過現場對車輛部件與案例的剖析,駕駛員印象深刻。另外,為了減少類似事件,王玉軍讓駕駛員親自感覺一下車輛故障時的車況,在維修完成后感知一下正常的車況,通過兩相比較,以便更好的了解車輛,駕駛車輛,維護車輛,將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
作為一名為營運車輛“把脈”的“老把式”,王玉軍在這個崗位已經干了30多年。無論嚴寒,或是酷暑,無論工序如何繁瑣,對待這項工作,他都始終保持嚴謹。他檢過的車輛,有的參加過高考運輸任務,有的參加過全國的維穩任務……在圓滿完成每一次運輸任務的背后,是機務人員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是高超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