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荊楚大地,一條條公路連線成網,一道道鐵軌四通八達,一艘艘巨輪揚帆遠航,一架架飛機藍天翱翔……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交通積極構建縱橫交錯的高鐵網絡、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快速便捷的軌道交通。在一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動感旋律中,荊楚大地舞動“速度與激情”。
從“行路難”到“一日還” 全面迎來高鐵時代
(資料圖片)
如今,從漢口站出發,只需2個多小時就能抵達神農架。過去的路線則慢得多,從武漢到神農架自駕需要七八個小時,從武漢乘坐動車到宜昌換乘汽車最快也需6個小時。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湖北350公里時速的高速鐵路由此突破1000公里,達到1161公里,在31個省級行政區的排名從第11位上升至第7位,邁入全國高鐵第一方陣。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教授朱順應表示,高鐵建設所帶來的“長江中游城市群2小時通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3至4小時通達”等絕對優勢,吸引了上百家知名企業在武漢設立總部,不僅提高了商業化水平,還為湖北省龐大的大學生群體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從“找路走”到“挑路走” 出門選擇更多了
10月11日,一輛滿載編織袋的貨車從家門口出發,全程走高速公路,8個多小時就抵達了杭州。順利交貨后,麻城市誠睿服飾廠負責人李建新喜笑顏開:“現在,一條條高速公路將家鄉的小山村和外面的世界緊密連接起來,返鄉創業大有可為。”
如今的麻城有5條高速公路,分別是大廣、麻武、麻安、麻陽、滬蓉高速公路龜峰山支線,讓老百姓出行從過去“找路走”到如今“挑路走”。
這十年,麻城市高速公路的建設史,同樣也是湖北高速公路建設的縮影。2021年5月28日,保(康)神(農架)高速公路正式通車,神農架林區進入高速時代,湖北至此實現“縣縣通高速”。
從大別山脈到幕阜山區,從秦巴山脈到夷陵山區,一條條巨龍跨江河、穿山嶺。這十年,湖北高速公路里程從4006公里延伸至7378公里,通車里程躍居全國第七、中部第一。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湖北的區位優勢和綜合競爭力,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發展紅利。
從幾年建一座到一年建幾座 建橋隊伍展現硬實力
一橋跨越,兩地連通,從1小時到5分鐘!赤壁和洪湖一江相隔,直線距離不過1000多米,但在很長時間里,從赤壁到洪湖,要繞行上游荊岳長江大橋、下游嘉魚長江大橋,耗費一個多小時。2021年7月1日,赤壁長江大橋正式通車,從赤壁到洪湖僅需5分鐘。
十年來,荊楚大地上,一座座長江大橋拔地而起。過去,幾年才建一座長江大橋;現在,一年就能同時建設好幾座。這10年,湖北建成通車的長江大橋數量及增幅均列全國第一。
世界建橋看中國,中國建橋看武漢。目前,武漢擁有全國最完整的橋梁產業鏈,橋梁產業已達千億級規模,覆蓋橋梁設計、建造、監理、材料、智能檢測等全產業。目前,全國八成跨海大橋打上“湖北烙印”,世界十大懸索橋、十大斜拉橋中,至少半數“湖北造”。
從單條線到網絡化 武漢成為世界級地鐵城市
2021年12月26日9時56分,一輛全自動無人駕駛的地鐵5號線“首義紅”地鐵列車,沿長江右岸逆江而上,穿越黃鶴樓下的蛇山,駛向終點。
自2012年軌道交通2號線開通運營以來,武漢地鐵線路已由1條增至11條,車站由26座增至282座,運營里程由29公里增至435公里,增幅位列全國前五。
武漢市民的生活隨著一條條地鐵新線的開通而改變。隨著運營線路陸續開通,武漢地鐵由單條線向“工”字形架構拓展,再到連線成環、串環組網。目前,武漢運營總里程突破400公里,排名全球前十,邁進世界級地鐵城市行列。
從不足10條到77條 航線直飛五大洲
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吃一碗地道的熱干面,11個小時后便可光臨被譽為“天堂原鄉”的毛里求斯。
2018月12日,武漢直飛毛里求斯的首架航班起飛,這是武漢首個直飛非洲的洲際航班,至此,武漢國際航通點覆蓋五大洲。
這10年,天河機場的國內通航點從60個增加至120個;國際航線從不足10條增加至77條,國際航線網絡數量位居中部第一。湖北本地游客無需再去北上廣中轉,在“家門口”坐飛機便可去看舊金山、巴黎、倫敦、莫斯科、悉尼、迪拜等國際都市的日出與日落。
從武漢直飛五大洲,說走就走,看世界越來越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