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觀光車,沿著寬闊平整的山間公路盤旋而上,即可抵達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和平鄉小高陵村。“從最初的泥土路到水泥路,再到如今的瀝青路,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觀光車司機李積元高興地說,“農村公路修到家門口,村里的旅游業也發展起來了,我在家門口上下班,生活別提有多美了。”
農村公路是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近年來,西寧市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以縣鄉道改善提升為重點,不斷提升農村交通出行水平,讓群眾在交通發展中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今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農村公路投資1.25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283.8公里,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累計達4179公里。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市鄉鎮通三級公路比率將升至98%,自然村通硬化路比率將達99.46%。
(資料圖片)
開發多類公益性崗位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斜溝鄉路面改造現場,施工人員冶勇介紹他以前在村里打零工,經常有上頓沒下頓。“現在好了,我就像上班族一樣,每個月能賺3500元左右,特別知足。”冶勇說。
據了解,斜溝鄉路面改造項目是連接227國道和斜溝鄉的重要通道,不僅實現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還引領周邊7個村的村民圍繞鄉村旅游,發展農家樂、農家賓館等產業。
西寧通過實施“凝聚民心助增收工程”、以工代賑等方式幫助農民增收,使群眾成為農村公路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積極開發“四好農村路”各類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脫貧戶和低收入戶就業,拓寬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渠道,著力提高當地群眾的工資性收入。截至目前,西寧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吸納安置農村群眾472人,發放農民工工資1108萬元。
去年以來,在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的大力支持下,西寧市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積極打造大通縣斜溝公路、湟源縣阿鏵公路等6條美麗農村公路,全面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在全市設立50個由鄉(鎮)長作為主要負責人的基層公路養護管理站,實現農村公路級級有人管、條條有人養;加大養護工程實施力度,通過加鋪瀝青面層、施劃標線等措施,補齊全市農村公路基礎設施短板,提高交通運輸服務保障水平。
發力建制村雙車道改造
農村道路客運是繁榮城鄉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原來我們這都是土路,現在通了和城里一樣的公交車,出去辦事、做生意方便多了,家里的摩托車、自行車幾乎都‘下崗’了。”大通縣村民冶存選說。
近年來,西寧著力構建資源共享、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暢通快捷、安全有序的城鄉公交運行網絡,形成了以市、縣、鄉為中心的三級輻射型城鄉公交網。目前,全市已開通18條城鄉公交專線、65條縣鄉公交專線和69條農村公交專線,湟中區創建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
西寧市還以快遞下鄉進村為目標和牽引,加快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快遞服務覆蓋50個鄉鎮和692個建制村,有效帶動了西寧周邊大棚瓜菜等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發展,成為以路促農、以路帶富、以路興業的引擎,讓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投遞服務更加靈活多樣。
下一步,西寧將在美麗農村公路打造、建制村雙車道改造、自然村硬化路提升工程中發力,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服務品質、提高農村公路服務效率、拓展農村公路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好農村公路在推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