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1月9日,隨著最后一節鋼箱梁頂推到位,由保利長大組織實施的伶仃洋大橋西錨碇區域6片鋼箱梁頂推施工全部完成。據悉,伶仃洋大橋西錨碇鋼箱梁頂推施工,是國內首次嘗試在開闊海域,超高支墩、超大跨徑、超大噸位鋼箱梁多點同步連續頂推施工,為伶仃洋大橋合龍打下了堅實基礎。
提前完成施工節點任務
西錨碇鋼箱梁頂推施工是整座大橋的施工重難點。鋼箱梁頂推分左右兩幅,單幅分三輪(101米+110米+155米)依次接長頂推鋼箱梁,總重量達7200噸,對于施工質量和安全要求高。
“六輪頂推施工從7月1日開始至11月9日結束,歷時120余天,期間經歷5次臺風和持續高溫等不利天氣影響,我們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科學規范作業,提前完成施工節點任務。”保利長大深中通道S05標施工段主管周君古介紹道。
施工過程中,受現場水深及構造物影響,建設者設置了4個均高60米的鋼結構臨時支墩輔助頂推,“天一號”起重船依次將6跨鋼箱梁吊裝至臨時支墩上,在鋼箱梁前、后端各安裝鋼導梁減小鋼箱梁過墩時的懸臂長度、分擔臨時墩的受力。隨后,采用全自動數控步履式+千斤頂交替進行鋼箱梁頂推前移,通過千斤頂配合步履式設備完成鋼箱梁三向移動功能,將鋼箱梁整體頂推至設計位置就位。
鋼箱梁跨度大,重量大,受梁底預拱度反坡的影響,鋼箱梁頂推過程中的線形控制非常重要。“每次頂推前,我們都會仔細檢查中央控制系統和各墩位處頂推設備的性能,頂推過程中通過頂推位移和頂推力進行雙控,確保鋼箱梁左右側前行位移量協調統一,再通過各種導向裝置限位,對梁段位置進行橫向調節,隨時糾正頂推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周君古說。
每日最大頂推距離可達27米
為進一步提高頂推效率,項目管理團隊不斷總結經驗、科學組織,更換了更穩定的泵站控制系統和屏蔽性更好的信號傳輸控制線,減少模塊、電磁閥等元件受天氣環境因素的影響,并配備專人全程負責設備維護保養,大大降低了設備故障率。
同時,團隊提前預判,超前布置準備,將各項工作進行細化、責任到人,現場技術員網格化全程定點監控指揮,防止偏位、超載、偏載等狀況的出現,提高了鋼箱梁頂推的精確度,保證了結構及頂推過程的安全性。“項目實行精益管理以來,頂推效率較最開始提高了三倍,每日最大頂推距離可達27米”保利長大深中通道S05標項目副經理任亮亮表示。
伶仃洋大橋西錨碇區域鋼箱梁頂推施工的順利完成,為大橋合龍打下了堅實基礎,下一步大橋將進行索夾吊裝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