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1月11日,由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聯合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和大連海事大學共同組建的交通安全應急技術實驗室(簡稱實驗室),在北京舉行揭牌儀式并召開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實驗室將聚焦交通運輸行業安全應急科技創新需求,將開展水上交通安全監控與預警技術、水上交通安全風險評估與規劃理論技術、公路交通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技術、公路水路交通事故分析與應急處置技術研發四大方向的研究,致力于打造交通運輸安全應急領域高水平技術研發、高端人才培養、高層次學術交流和優秀成果轉化的四大基地。
實驗室主任由部規劃院副院長朱魯存擔任,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范維澄任第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來自4個共建單位的近70名研究、技術和管理人員組成固定科研人員。
范維澄表示,希望實驗室能夠找準定位、聚焦重點、集聚人才、規范運行,首屆學術委員會能夠群策群力,為把實驗室建設成行業重點實驗室添磚加瓦。
部規劃院院長劉昕表示,交通運輸安全應急管理是國家公共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安全應急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四方聯合組建實驗室,可實現研究條件、人才隊伍、產業轉化等方面的強強聯合、協同互補,共同推動交通安全應急技術發展。
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副司長魏妮婭表示,實驗室是對行業安全應急領域研發方向的補充,是對部科研平臺網絡體系的完善,也是對行業科研力量配置的優化,希望實驗室多產出實用有效的研究成果,多培養實干創新的科技人才。
來自中國航海學會、清華大學、中國應急管理學會、部海事局等科研院所、管理部門與高校的委員會委員及共建單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形式參會,為實驗室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