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1月17日,由廣州交投集團投資建設、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南中高速橫門西特大橋首片鋼箱梁成功架設。這是繼11月9日洪奇門特大橋雙主塔完成封頂之后,南中高速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
南中高速全長32.4公里,主線橫跨廣州、中山兩市,南通珠海、西進江門、東達東莞,支線與深中通道無縫對接,可通達深圳。橫門西特大橋是南中高速的控制性工程,采用獨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鋼箱梁斜拉橋結構,是國內在建的最大跨徑獨塔整體式鋼箱梁斜拉橋。大橋全長912米,主跨390米,索塔高210米,全橋共設鋼箱梁63片。此次吊裝的鋼箱梁長15米、寬43.2米、高3.8米,面積相當于1.5個籃球場;總重363噸,重量相當于242輛家用小轎車。
“精雕”智領鋼箱梁智能制造“新高度”
在鋼箱梁生產過程中,為進一步引領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廣州交投集團、保利長大以BIM技術為基礎建立“焊縫地圖”搭建焊縫管理云平臺,實現焊縫設計、施焊和檢驗等信息全面集成。運用板材型材智能切割生產線、板單元智能焊接生產線、片體和節段智能組拼焊接生產線、智能涂裝生產線和智能制造信息管控系統,組成高度集成的“四線一系統”智能車間,充分利用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實現鋼箱梁等鋼結構件的工業化、標準化、可視化、智能化生產,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及制造精度,積極引領行業發展“新高度”。
“細琢”實現鋼梁架設作業“新精度”
據現場負責人介紹,橫門西特大橋橫跨雞鴉水道、小欖水道,主墩三面環水,受到潮汐影響,每日有效作業時間只有4小時。此外,鋼箱梁重量大、結構設計復雜,吊裝坐落精度要求高,給吊裝作業帶來巨大挑戰。
為確保首片鋼箱梁安全順利架設,廣州交投集團、保利長大精心部署、提前謀劃,通過三維BIM模型精確分析梁體重心位置,并配合設計專用吊具,同步優化吊裝工藝;組織專家研討,提前演練和完善浮吊、拖輪及錨艇協同機制;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對參與橋梁施工的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開展安全技術交底,確保鋼梁架設作業全過程安全可控。
“奮發”推動項目建設駛入“快車道”
隨著首片鋼箱梁成功吊裝,橫門西特大橋的建設進入大干快上新階段。橋面吊機安裝完成后,常規梁段架設將以“6天1對”的速度打開主橋建設新局面,主跨計劃于2023年10月實現合龍。
南中高速計劃2024年底與深中通道同步建成通車,將進一步強化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的互聯互通,增強廣州核心引擎作用和中山節點連接作用,助力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屆時廣州南沙至中山的行車時間將縮短到15分鐘以內,至深圳的行車時間將縮短到20分鐘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