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按照山東省“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部署,結合青島市農村公路發展實際,青島市交通運輸局制定了《青島市“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方案》《青島市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方案》《青島市“四好農村路”創建融合發展樣板路工作實施意見》,深入推進農村公路“路網提升、道路通達、通行安全保障、融合發展樣板、運輸服務升級”五大工程,全面推進農村公路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交通力量,為更好鞏固農村脫貧攻堅成果、服務鄉村振興鋪就了坦途。
2021年以來,青島市實現路網延伸通達230公里,路網改造提升297公里,路面狀況改善1746公里,危橋改造24座,重要村道或三級及以上村道安保工程664公里,通戶道路硬化176個行政村,三級路以上占比位列全省前3名。2022年,即墨區獲評 “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膠州市、萊西市獲評省級示范縣。 注重規劃先行,建立完善“5321”前期工作推進體系,強化“資金”、“土地”雙要素保障,明確“二八三”建設模式,創新提出“先預撥后清算”以獎代補政策,緩解區市資金壓力。建立完善“路長制”制度,成立青島市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專班,打造智慧化“四好農村路”,開發建設了全市農村公路信息化系統,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級農村公路管護評估機制。助推“農村公路+”產業發展,將農村公路與產業園區、鄉村旅游、娛樂休閑、農村基礎設施網、鄉村客貨運和郵政等密切結合,在全市范圍內打造一批融合發展樣板路。
(資料圖片)
強化“土地”“資金”要素保障規劃建設好農村公路
編制全市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中長期規劃,按照“點、串、環、圈、帶、片”規劃布局,制發《青島市“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方案》,明確“二八三”建設模式,即每年實施新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以上,養護提升農村公路800公里以上,重要村道或三級及以上村道安保工程300公里以上,持續擴大路網規模,完善路網布局,全市農村公路中等路率由2020年的78%提升至2022年的86%。
早“啟”用地保障,區(市)政府扛牢主體責任,科學編制“十四五”時期農村公路專項規劃,明確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滾動實施計劃。實施“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積極對接自然資源部門,爭取農村公路新改建項目用地支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土空間規劃,按照“5321”前期工作推進體系要求,將501個農村公路新改建項目納入項目庫,精準確定年度用地數量、位置,適度超前開展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從根本上扭轉工程前期推進慢的問題。
加大資金投入,搶抓中央適度超前擴大有效投資的機遇,通過發放專項債、貸款,整合農業、國土、環保、林業等涉農資金以及社會各界捐助捐款等多種方式,拓寬投融資渠道,2021年以來,區市累計投入農村公路建養資金45.68億元,膠州市有望成為全市第一個農發行貸款落地區市。市級層面發揮資金激勵帶動作用,制定完善了《“十四五”青島市農村公路市級以獎代補激勵政策實施辦法》,探索將現行的“先建后補”調整為“先預撥后清算”,2021年以來,撥付和預算安排“四好農村路”建設養護和通戶道路硬化市級補助資金12.55億元,有效緩解區市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籌措壓力。
強化“制”“智”協同發力 全面管護好農村公路
健全“路長制”,印發《青島市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方案》,成立青島市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專班,搭建起市級、區縣、鎮村“1+7+N”工作架構,建立了市級“領導小組+辦公室”、區縣“總路長+路長辦”、鄉鎮和村委會“路長+專管員”長效管理體系,實現全市農村公路“路長制”覆蓋100%,路長信息公示牌設置100%。結合“城鄉環衛一體化”,建立“區指導、街道負責、市場養護、環衛保潔”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新機制,補齊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短板,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
打造智慧化管護系統,以開展“四好農村路”信息化管理改革部級試點為契機,開發建設了全市農村公路信息化系統,設立“路長制”和“戶戶通”手機APP,2022年使用“路長制”APP開展路巡養護巡查2萬余次,巡查里程共21萬多公里。在此基礎上,支持各區市開發各具特色的農村公路信息管理平臺。即墨區建設了113路視頻,實現公安交通等跨部門數據資源交互共享,提升應急保暢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設了2225公里厘米級地圖和公路資產數據庫,實現道路病害自動分析研判和可視化,確保養護決策更精準;研發應用養護巡查手持終端,實現巡查發現問題準確定位、一鍵操作,突發事件現場處置、涉路事案即時上報,養護巡查日記、路產保護臺賬、安全隱患排查臺賬自動形成,道路養護管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膠州市以智能設備輔助農村公路管養,積極探索“非現場執法”新模式,投資1500余萬元在進出城市門戶道路建設7處“不停車超限超載自動檢測系統”,累計查處違規運輸行為257起,罰款約190萬元。
強化管護效果評估,在山東省率先建立市級農村公路管護評估機制,每年投入200萬元,采取第三方機構檢測評估的方式對全市“四好農村路”路面、橋梁技術狀況進行抽檢,實現3年對全市在役農村公路、中橋及以上橋梁檢測全覆蓋,全面掌握全市農村公路路面、橋梁技術狀況,有的放矢下達建設養護任務。
強化“公路”“鄉村”融合發展 深度運營好農村公路
編發《青島市“四好農村路”創建融合發展樣板路工作實施意見》,推進全市“農村公路+”融合發展路建設。與產業園區相融合。深挖產業資源,助推特色產業園區發展壯大。即墨區先后新建23公里、改造升級189公里農村公路,實現了農村公路與產業園區暢連暢通,更好服務“西部移風店種子蔬菜、中部靈山花卉中草藥、北部段泊嵐糧油畜牧養殖、東部鰲山衛果茶薯芋、沿海田橫水產養殖、南部大信農產品物流加工”等產業發展。
與鄉村旅游、娛樂休閑相融合,萊西市圍繞院上鎮葡萄小鎮核心區改造提升農村公路37公里,實現農村公路與高速公路及國、省道順暢連接,九頂莊園、歸璞酒莊等已成為市民休閑旅游的“打卡地”;圍繞紅色景點資源,對縣道馬崔路、李于路以及鄉道雙山-渭田等多條道路進行拓寬改造,并開通紅色公交線路,方便市民和游客瞻仰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與農村基礎設施網相融合,即墨龍泉蓮花山社區修建了16條農村公路,多點串聯片區22個美麗鄉村示范村、蜂巢度假酒店、“十畝·園田鄉居”民宿、“墨上花房”民宿,服務城里人下鄉進村、農產品出村進城,成為鄉村振興的風景路、致富路。四是與鄉村客貨運和郵政相融合。發揮農村公路“毛細血管”作用,服務打造市、鎮、村三級物流體系,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萊西市“共享平臺+郵政快遞”項目入選2021年交通運輸部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是全省三個入選項目之一,全省首家鎮級“渠道平臺轉型+郵快合作”綜合示范店落戶河頭店鎮龍泉湖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