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2月8日,由甘肅省公航旅集團投資建設的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嶺特長隧道出口段順利貫通,這是該隧道開工建設以來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木寨嶺特長隧道橫穿甘肅漳河與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線路跨越漳岷兩縣,左線全長15.22 公里、右線全長15.16公里,三處斜井長4.7公里,為全國公路特長隧道之一,因極其復雜的地質條件和軟巖大變形等世界性難題成為蘭州至海口國家高速公路最后的交通瓶頸。
青山皆巍峨,上下勇求索。七年來,公航旅集團長達公司成立甘肅省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靶向施策,聚力攻堅,陸續開展了“木寨嶺隧道大變形機理及NPR控制技術研究”“木寨嶺公路隧道大變形段讓壓支護體系關鍵技術研究”“木寨嶺隧道修建關鍵技術和施工風險防控研究”及“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嶺隧道及高地應力極軟巖控制技術”四項課題研究,其成果的有效應用顯著降低了圍巖早期的變形速率,解決了初期支護連續拆換的問題,既提高了工效又降低了造價,為川藏鐵路等全國重點工程建設提供了經驗借鑒,基于此精心編制的《甘肅省公路隧道工程NPR錨索預算補充定額》,填補了國內空白。
同時,在木寨嶺特長隧道施工中,全體參建者秉持“專、恒、精”的工匠精神,自主研發鳥籠型錨索、創新總結三臺階法,積極引進可視端頭模板、仰拱鋼筋定位卡、錨索鉆機、多功能鑿巖架拱一體機、懸臂掘進機、二襯防空洞報警系統、大拱腳施工工藝等“五新技術”,實現了新型工藝設備與現場施工的無縫對接;探索使用智能錨索預應力監測系統,實現了數字化、綠色化、人文化管理新模式,以打造“智慧工地”彰顯科技魅力。
目前,木寨嶺特長隧道進入最艱難的嶺脊核心段施工,主洞累計掘進29998.4米(單洞),占總長度30394米(單洞)的98.7%,預計12月底實現右線貫通,2023年年底實現全幅貫通。通車后,蘭海高速線上至少節約1小時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