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以前到醫院停車是個大難題,有時被迫直接停在附近路面上,可能導致堵車,現在有立體車庫好多了。”近日,廣東深圳市民張女士前往深圳中西醫結合醫院體檢時發現,醫院有了立體車庫,多了不少車位。
車位緊張是大城市面臨的共同難題,對于人口密度大、城市面積小的深圳市而言,車位緊張狀況更加突出。深圳中西醫結合醫院之前只有264個停車位,缺口明顯,但周邊已無土地新建停車場。去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寶安管理局決定對醫院對面的平面停車場進行立體化改造。今年10月,立體停車庫啟用,可提供363個車位,緩解了醫院停車難問題。
近年來,深圳持續在城中村、醫院、公園等停車資源緊張區域挖潛,重點推動立體停車庫建設和老舊小區停車設施立體化改造。今年,全市共推動了33個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項目建設,可提供4936個泊位,其中已建成7個項目,剩余26個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橋下地下空間的復合利用,也成為深圳破解停車難的新途徑。去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印發了《深圳市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和管理辦法》,提出利用橋下空間改建停車場、設充電樁等設施。目前,深圳已在全市選取了16處橋下空間點位作為試點,預計可增設泊位1800余個。此外,公園綠地地下空間停車設施建設規劃及試點方案研究也已啟動,將探索利用公園綠地地下空間緩解周邊停車矛盾,實現土地集約化利用。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每年根據全市路邊停車狀況的年度評估,對相關路段進行優化調整。《深圳市路邊停車泊位2023年度調整方案》已完成編制,并向市民公開征求意見。按照該方案,深圳2023年將新增路邊停車泊位1.2萬個。
停車難,一方面是停車位絕對數量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停車資源利用不平衡。在深圳市坪山區城投芯時代大廈,停車場向周邊居住區錯時共享大廈夜間閑置停車泊位,這一舉措讓小區居民找車位不再難,寫字樓停車資源也得以盤活。深圳通過搭建智慧停車平臺,實現了經營性車場車位信息在線查詢,推動錯峰共享停車。目前,“深圳共享停車”服務平臺已接入經營性停車場628家,提供共享車位共15608個。
此外,針對老舊小區及城中村周邊停車位不足,夜間違停現象普遍的情況,深圳也開始嘗試科學劃設更多夜間專用泊位,增設夜間便民停車路段,通過立牌不施劃泊位的方式明確夜間停放范圍,滿足居民多元化停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