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12月28日清晨4時許,湖北武漢地鐵常青車輛段一聲清脆的電笛聲打破了清晨寂靜,列車頭燈照射出的兩道光束射穿了前方晨霧,駕駛員楊碩坐在編號為B07列車的駕駛室內,熟練地推動著司控器手柄至前進檔位,列車緩緩駛出車庫前往正線。這列剛剛完成大修的2號線B07列車,車內車外煥然一新,作為當日全線首班車去迎接新一天的乘客。
和B07列車一起見證十年發展
2012年12月28日,武漢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開通試運營。開通當日,第一列投入運營的列車就是B07列車,駕駛這趟車的駕駛員正是楊碩。“清晰記得開通當日,好多市民乘客過來體驗,特別是列車穿越萬里長江的介紹廣播響起,車內乘客都沸騰了。”楊碩說,特別榮幸自己能夠成為全國第一條過江地鐵線的首班車駕駛員,乘客的期望與激動,激勵著自己十年來開好車、服務好每一名乘客。
(資料圖)
十年時間,楊碩累計安全行車11萬公里,還走上了工班長崗位,他和B07列車一起,見證和親歷了武漢地鐵線網的快速發展。
“我所在的班組成員,由十年前開通時的30多人增長至目前90人左右,駕駛員人數的快速增加表明全線的上線列車數在快速增加,行車間隔加密了很多。”楊碩說。上午8時,B07列車到達武漢東站。
探索列車全壽命自主檢修道路
武漢地鐵車輛中心車輛二部經理蔡超表示,武漢地鐵累計完成了架大修列車200列,探索出了一整套完善的自主化維修標準和流程。
根據列車運營時間及里程,武漢地鐵車輛檢修分為日檢、雙周檢、月修、定修、架修及大修。列車運行每10年或每120萬公里需要進行大修,檢修人員需對列車各系統或部件進行分解、清潔、檢查、探傷和整修,這是車輛檢修的最高級修程。
據了解,武漢地鐵一直堅持嚴格執行各種修程標準,確保列車以最好的狀態上線運營。2012年2號線開通時,武漢地鐵細化了各種檢修標準,嚴格執行“精檢慎修”的工作理念,在持續抓好車輛日常檢修的同時,探索自主化維修標準和流程,穩步推進架修、大修等不同修程的工作,不斷提高車輛檢修的專業化、規范化程度。2015年,武漢地鐵1號線列車進入大修修程,當年年底,編號為“A01”的列車作為第一列大修試修車輛,在接受近6個月的徹底分解檢修、組裝、調試后成功投入運營,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以后,第六個能夠自主完成地鐵列車大修的城市。
截至目前,武漢地鐵完成了從車輛設備檢修維護時常需要廠家技術支援以及返廠維護,到自主完成車輛大修進程的角色轉變,形成14萬字的列車大修規程、工藝技術標準、必換件及檢換件清單,梳理總結236項車輛機械、電氣、制動系統安全作業關鍵項點,完成各類技術革新近百項,創新各類檢修工裝百余件,部件自主檢修率達80%。
“探索地鐵列車全壽命自主檢修道路,就是在打造一支高素質檢修隊伍的同時,把列車維修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還能精準把握列車的運營狀態,做到針對性地維護保養,多舉措保障列車服務可靠度和市民地鐵出行舒適度。”武漢地鐵車輛中心副總經理張維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