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由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四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陸路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設計共性關鍵技術》北斗星基增強系統,在滬渝蓉高鐵五峰至恩施段開工建設。
設計團隊首次將星基定位技術應用于鐵路智能勘測領域,沿線布設了12個地基觀測站和4個星基觀測站,建立起基于北斗地基、星基增強服務的高精度工程控制網,為鐵路勘測及后續施工建設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
北斗星基定位技術綜合了精密單點定位技術和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在定位范圍上更具優勢,用戶可通過無線網絡或者星地通訊方式接收相關信號,即可實現實時厘米級定位。與地基增強系統相比,北斗星基定位技術建網效率更高,可解決復雜山區沿線路段大范圍連續定位的難題。
五峰至恩施段是驗證該項目全流程技術的鐵路示范工程。該線路由鐵四院設計,長170公里,穿行于鄂西南低中山區,地形起伏大,植被厚,沿線不良地質種類繁多。
復雜的環境條件為鐵路勘察設計高精度定位帶來巨大挑戰。設計團隊根據線路走向及環境制定了嚴密的建網方案,保證所有的施工路段均在觀測站的有效服務范圍之內。為保證觀測衛星信號質量以及定位的精度,設計團隊在每個觀測站進行了連續8小時的信號檢測。
據了解,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陸路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設計共性關鍵技術》由鐵四院牽頭,聯合武漢大學等9家科研、測繪、勘察、設計及軟件研發單位共同承擔。該項目通過構建陸路交通基礎設施測繪、勘察、選線、設計智能化技術體系,建立起基于標準數據的智能勘察設計平臺與數字化交付平臺,形成數字化智能化勘察設計新模式,推動陸路交通基礎設施設計的標準化、集成化、智能化、自主化。
在交通基礎設施勘察設計領域,北斗應用處于起步階段。目前,該院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物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以及云服務技術,在滁寧城際鐵路、長贛鐵路和珠肇城際鐵路建立起基于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的工程控制網,為設計施工提供實時精度≤2厘米級的定位服務。由該院牽頭完成的《基于北斗導航系統的鐵路及航運領域應用技術研究》解決了我國鐵路勘測完全依賴GPS的問題,可實現北斗系統全替代。
五峰至恩施段北斗地基/星基增強系統的建設,進一步提高了鐵路勘測效率與技術水平,為智能勘察設計的高精度地理信息服務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