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工程位于合川金鐘村附近的施工現場,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長達百米的輸送帶精準地將混凝土輸送到各臺布料機倉口,設在半空中的6臺混凝土布料機高空中伸著長臂的塔吊,以及忙碌的地面施工形成錯落有致的立體作業圖景。
(資料圖)
利澤航運樞紐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合作示范項目之一,是實現嘉陵江全江渠化目標、解決四川省嘉陵江沿線通江達海的控制性工程。
明年底項目建成投運后,嘉陵江將成為“水上高速路”,航運、發電、生態等綜合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明年2月首臺機組將并網發電
回到施工現場那一幕。“布料機替代傳統泵車混凝土輸送,不僅解決了地面施工空間狹小的問題,也將施工效率提高了10%-20%。”現場負責人表示。
“自進場以來,項目部工作人員已經連續四年放棄春節休息。”重慶高速航發集團工程管理部經理吳四飛介紹,400多名施工人員正抓緊春天這一建設“黃金期”,全力推進右岸連接壩段、魚道、發電廠房及泄洪閘建設。
為提高施工效率,項目部科學安排各工序銜接,更新施工工藝。發電機組結構安裝全部采用鋼支墩,替代傳統的混凝土支墩,僅此一項就節省了兩個月工期。現場20個工作面,共安裝了44個攝像頭,實現了無死角全覆蓋監控施工安全與質量。
去年,左岸一期工程完工。目前,右岸二期工程已經完成約50%,預計明年2月首臺機組將并網發電。
嘉陵江上首條魚道年底建成
“這是嘉陵江上惟一一條人工建設的魚道,投資約1億元。”重慶高速航發集團現場負責人指著在建的魚道說,今年底,長800多米的魚道將全部建成。
在建的魚道設在利澤航運樞紐右岸,一條長長的S形魚道雛形已現,施工人員用一塊塊混凝土板墻,將長長的魚道分割成一個個正方形“小池堰”,這相當于魚類的“休息室”。目前,魚道已建成500多米。
為何要建魚道?現場負責人介紹,魚道相當于溝渠,是有效解決大壩阻隔上下游,幫助魚兒洄游、繁衍的重要設施之一。這也是保護嘉陵江水環境、保護魚類的重要舉措。
利澤航運樞紐建成投運后,大壩泄洪閘泄水時,水流速度非常快,有的魚不適應這樣的水體環境。這時,魚兒就可以直接游進水流相對緩慢的魚道,在此棲息,甚至繁衍。
為讓巡游的魚兒更容易找到“休息室”,魚道還建有導魚電柵,可以自動引導巡游的魚兒進入魚道。
廣元500噸級船舶將暢通無阻
利澤航運樞紐以航運為主,兼顧發電、防洪等綜合功能。
目前,四川廣元至重慶段規劃建設的相互街接的梯級航電樞紐共有17座,利澤航運樞紐是嘉陵江梯級開發規劃的一級樞紐。
利澤航運樞紐上游梯級為四川省武勝縣桐子壕航電樞紐工程,其下游為重慶市合川區草街航電樞紐工程。
明年底工程建成后,將渠化嘉陵江航道29.7公里,其中重慶境內12公里、四川省境內17.7公里。
屆時,嘉陵江將成為真正的“水上高速路”,500噸級船舶可從四川廣元經重慶通江達海,遠期1000噸級船舶將暢通無阻。
此外,利澤航運樞紐建有4臺發電機組,明年底將全部投產,年平均發電量達3.17億度,可滿足16萬多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