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運輸部公布了一批綜合督查典型經驗做法,江蘇省連云港市危險貨物道路運輸應急救援聯盟、鹽城危化品運輸車輛專用停車場等典型做法位列其中。
連云港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N”救援體系護航危化品運輸
連云港市作為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已逐漸發展成為危化品生產、儲存、運輸和交易的集散地。隨著盛宏石化等化工企業的建成投產,大量外地危化品運輸車輛進出連云港市,突發事故也隨之增多。
增強應急救援能力,刻不容緩。2018年6月,在連云港市交通運輸局、應急管理局等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由金滿倉運輸有限公司等35家危化品運輸單位聯合發起,自發組建了連云港市危險貨物道路運輸應急救援聯盟(簡稱救援聯盟)。2020年年初,救援聯盟被江蘇省軍區連云港分區納入民兵預備役。2021年7月,連云港市同援危險貨物運輸應急救援隊注冊成立,并被應急管理部納入社會救援力量體系,成為首支危化品道路運輸應急救援社會力量。
目前,救援聯盟共有50家成員單位,分布在市區、港口、贛榆、東海、灌云、灌南、徐圩新區等縣區,共有危化品運輸專用車輛1200余輛,總運量近4萬噸。
救援聯盟以“多方聯動、互助互援、專常兼備、服務社會”為宗旨,以“集中領導、統一指揮、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為導向,主要承擔聯盟成員企業在連云港市范圍內發生道路危化品運輸緊急情況時,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救援工作,并隨時做好參與過境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的增援服務。
聯盟的高效救援,離不開成熟的運作體系。聯盟組建以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職能分工,設立同援救援隊、爆炸專家組、油品專家組、劇毒專家組、化工專家組5個組(隊),并通過推進“1+N救援力量體系建設,建成覆蓋全市、形成合力的應急處置隊伍網絡。“1”即同援救援隊為事故救援常備力量,“N”就是聯盟成員單位按照區域劃分為東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5個救援分部。截至目前,救援聯盟共參與各類危險貨物運輸事故和險情救援處置28次,涉及汽油、甲醇、液苯、濃硝酸、LNG等危化品泄漏等,共出動車輛212輛次,出動救援人員240余人次,挽回直接經濟損失700余萬元,避免危險貨物泄漏造成重大事故和環境污染。
救援聯盟通過連云港市交通運輸局和應急管理局扶持87萬元和企業自籌50萬元,購買應急救援車3輛及氣動隔膜泵、柔性防靜電吊帶、液氮低溫防化服等應急裝備310余件,特別是在江蘇省率先配備的柔性防靜電吊帶解決了罐體車輛吊裝扶正等安全作業要求,氣動隔膜泵滿足了液體危化品泄漏倒罐作業的需求。
探索永無止境。為提高救援隊伍應急能力,救援聯盟邀請危化品運輸專家來連進行專業指導;組織應急救援隊骨干成員分兩批赴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惠州基地學習培訓;救援聯盟與連云港市交通運輸局、應急管理局共同舉辦國家應急救援員培訓,28人取得國家初級應急救援員證書,從根本上提升了應急救援人員專業救援知識及現場急救技能。此外,聯盟還多次會同交通、應急、公安、消防、地方政府等部門,分片區、分類別開展應急實戰演練。通過定期開展應急實戰演練,政府部門、救援聯盟、運輸企業等多部門協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鹽城市
國道設置危化品運輸專用停車場
危化品運輸車輛停放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解決鹽城市域內過境危化品運輸車輛停車難、亂停放問題,2020年5月,鹽城市政府提出在204國道、228國道沿線建設危化品車輛專用停車場,以及在建成和新建的國省道服務區設置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專用停車位。
如何保證危化品運輸車輛安全,成為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鹽城市依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相關法律的規定,結合山東省東營市和海門市相關建設經驗,在鹽城大市區南15公里亭湖區便倉鎮境內204國道鹽城服務區附近同側,建設便倉危化品運輸車輛專用停車場。該停車場面積約103.6畝,項目總投資約為3.65億元,規劃設置71個停放車位和6個待檢臨時停車位。
目前,便倉危化品運輸車輛專用停車場已完成一期項目投資2.05億元,設置32個停車位(含6個待檢臨時停車位)、監控管理中心、配套輔助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停車場按照功能分為停車區、輔助配套區和管理區三個部分。為確保安全規范管理,建立完備了周界報警、車輛預約管理、智能門禁管理、智能車位管理、視頻監控、消防自動化、消防管理、環保監控管理、緊急廣播、應急救援管理等10大智能化管控系統。同時,鹽城市在已運營的9個服務區設置了危化品停車位70個,日均停車145輛。
下一步,便倉專用停車專用場根據一期場地使用情況,啟動二期工程建設。同時,明確已建成204國道便倉停車場管理單位,建立危貨品運輸車輛場站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規范。推動鹽城市各縣(市、區)政府出臺干線公路專用停車場建設規劃,滿足途經鹽城市境內危化品運輸車輛停車休息需要,實現鹽城市干線公路危化品專用停車場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