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拉果鄉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第一次來到北京。當了5年的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常年扎在大山里,這次出遠門難得可以全程體驗“懸崖村”這條越走越短、越走越快的出行路。
過去從村里到西昌就要兩天現在只需4個多小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出發的時候,通村公路的入口處正在建造“幸福之門”。吉列子日說這是阿布洛哈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建設項目之一,也寓意著“幸福”的起點就在路的起點。
阿布洛哈村三面環山,背靠上千米的高崖。這個曾用直升機修路的貧困村飽受關注,2019年年底,當地通過“硬化路+纜車擺渡”的方案打通對外通道。2020年5月,阿布洛哈通村公路全線建成,全國最后一個具備條件但未通公路的建制村迎來“車路雙通”。
“我從村里出發,途經西昌,再到成都和代表團匯合,最后前往北京。”吉列子日目光向上眺,計算著村子通往北京的時間,“過去從村里到西昌就要兩天時間,現在這一段只需要4個多小時。”從出發到抵京,吉列子日花在路上的時間不到10小時。
1995年出生的吉列子日今年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次來北京,吉列子日披上了查爾瓦,身穿藏青色的彝族服飾,希望把今非昔比的阿布洛哈更好地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我們只有在特別重要的日子才會穿上傳統民族服裝,比如火把節或者婚禮當天。”吉列子日特別補充說,3年前公路通車時,他也穿了這一身。
考出大山又回到起點
吉列子日是土生土長的阿布洛哈人。對于過去村里的交通條件,他很有發言權。“我是村里第一個讀大學的,小時候去外面讀書,到學校要走五六個小時。”吉列子日說。
考出大山又回到起點,村里人說他傻,有網友喊他是“鐵憨憨”村支書。對于這個昵稱,吉列子日有些靦腆地回應,村里通車后的這幾年,看到家家戶戶買了摩托車,住上了明亮的新房,從頓頓玉米飯到每天都能吃上肉,他覺得什么稱呼都無所謂。
有路了,阿布洛哈村民改變生活的意愿越來越強烈。吉列子日說,過去村民覺得莊稼夠吃就行了,多一點都不愿種。現在,村里不僅謀劃種植臍橙、芒果、青花椒等,還引進了民宿企業。在阿布洛哈的“發展藍圖”里,交游融合、農旅融合的發展之路越來越清晰。
“正在建設的宜攀沿江高速公路離村子很近,我們正在規劃修一條直達高速公路下道口的快速路。這樣,不到半小時就可以上高速公路了。”吉列子日希望以后有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阿布洛哈,體驗這里最原生態的農耕文化,品嘗好吃的牛羊肉、水果蔬菜。
阿布洛哈的通村公路全程約4公里,其中1.2公里的路段內就有3座隧道,每一座隧道都代表著一座大山。這次出來,吉列子日特意數了一遍,從村里到拉果鄉有30多里的下行山路,沿途有52道彎。他盤算著這些彎道能不能取直,這樣可以讓鄉親們的出村路走得更順暢些。
采訪尾聲,吉列子日邀請記者有機會能去阿布洛哈實地轉一轉。他自豪地說:“原生態的阿布洛哈沒有受到任何破壞,處處山明水秀,冬天里沒有冰雪、夏日里沒有高溫。現在又通了路,是特別適合康養的‘世外桃源’。”
3月的第一天,吉列子日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畫面中,夜幕下的小山村明暗相間,被淡紫色的群山團團圍住,寧靜得像躺在搖籃里的嬰兒。未來,阿布洛哈和“95后”的村黨支部書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幸福的鑰匙已經握在他們的手中。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