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22年,連云港港深耕拖輪經營的外部市場,緊緊圍繞“全回轉拖輪+”戰略,拓展“拖輪+長航拖帶、拖輪+建造、拖輪+風電運維”等多元化經營模式,為港口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新動能。
其中,“拖輪+長航拖帶”作為外拓市場品牌的“常青樹”,成為近年來港口外部市場創收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連云港港長航拖帶,南至茂名、北至莊河,航跡遍布我國沿海。全年完成長航拖帶近30艘次,為連云港港“走出去”保駕護航。
逐夢深藍步履不停。連云港鴻云實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船舶修造工作。2022年,連云港港實施長航拖帶任務的拖輪80%為“鴻云制造”。自主建造全回轉拖輪日益成熟完善的性能與品質,讓港口對“走出去掙錢”的信心更足了。
2022年,受國際航運市場形勢持續走低及新冠疫情反復雙重影響,港口生產波動較大,拖輪作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白班船舶積壓,加之港區間調遣拖輪,船舶集中進出港對助泊拖輪的峰谷需求,使大馬力拖輪作業呈現“饑一頓、飽一頓”的狀態。為了能夠抽調拖輪承接更多長航業務,輪駁公司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尋求多方支持。通過適時調整高峰期商船進出港次序、科學調配助泊拖輪等有效措施,解決了拖輪“集中使用”難題。
長航拖帶對象主要是疏浚船、打樁船、大型浮吊等工程類船舶及管線拖帶,港口拖輪雖然馬力不小,但是體型相較于大多數拖帶物而言,顯得特別嬌小,“小馬拉大車”現象屢見不鮮。同時,海上不比陸地,氣候瞬息萬變,都給長航拖帶帶來了巨大挑戰。
2022年12月,在煙波浩渺的大海上,“東方三號”拖輪拖帶著比自己高出3倍的龐然巨物——風電平臺“精銦01”。從東營到南沙,一路劈波斬浪,跨越四大海區,行3000多海里,用近40天航程,完成此次拖帶任務,刷新了連云港港長航作業歷史紀錄。
此次拖帶距離遠、時間長、難度大,加之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讓參與這次任務的每一位船員記憶猶新。“東方三號”輪船長、黨員盧海昌回憶道,這次拖帶正值冬季,冷空氣頻發,被拖貨物又高又大,拖帶技術的要求極高。他一刻也不敢松懈,拖帶期間,與岸基部門保持聯系,做到對危險天氣了如指掌。
為了安全、順利地完成任務,輪駁公司從拖輪到岸基,各個部門都在發力。他們根據每一次長航作業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作業方案,不斷合理優化作業程序,為船舶提供全面、細致的岸基支持;制定詳細的航行計劃、中途補給方案、進出港操作及應對突發處置預案,落實各任務間銜接、協調細節。航行途中,拖輪與岸基保持通訊暢通,定時匯報船位、航速、航向、油耗、船舶設備運行情況及海面情況,岸基部門及時提供最新的海洋氣象,對航行中遇到的突發問題,給予合理建議。
如今,“本土造”走出十里港池,揚波萬里海洋。港口長航拖帶業務正以矯健的身姿、鏗鏘的步履,向海而生、逐夢前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