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開年以來,關于杭州限行是否徹底取消的問題,在輿論場的討論,就一直沒停過,甚至還鬧出了假冒ChatGPT寫出“杭州取消限行”的消息并傳播的事件。由此可見,公眾對這件事的關注度和在意度有多高。
對于杭州取消限行,支持派認為,隨著城市道路網和公共交通的完善,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的提升,再采取強制性行政措施去限制出行,已經不合時宜,這事關人民群眾正當的出行權利。而且,不限行的綠牌車大量增加,也讓限行本身的意義大打折扣。反對派則表示,春節之后的杭州道路,明顯更擁堵了,有時擁堵已經超出民眾容忍程度。如果徹底取消限行,豈不是意味著這樣的擁堵要常態化?
杭州該不該取消限行,首先要看過去3個月暫停限行舉措的具體效果如何。如今的暫停限行,也可以理解為杭州交通擁堵的一場抗壓測試。
作為杭州早晚高峰“百萬大軍”中的一員,就親身經歷而言,暫停限行后,總體來說,早高峰所受影響比晚高峰大。和之前相比,早高峰擁堵時間提前了,全程花費時間會多10~15分鐘,雨雪大霧天更久。
一個明顯感覺是,最近一段時間的擁堵,有一定程度緩解。如此感知也不乏數據支撐,根據杭州市交通擁堵指數實時監測平臺數據顯示,2月13日兩個早高峰擁堵指數高點突破了6,而最近兩個周一的早高峰,平均擁堵指數為4.58和4.16。同時,暫停限行既然能持續三個月,并且還沒有取消的跡象,以及3月20日晚發布的放寬限牌政策,也側面說明,杭州道路擁堵整體仍在可控范圍內。
道路擁堵可控,也并不代表完全沒問題。整體可控并不等于所有局部都可控,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嚴重擁堵,依然困擾著無數市民的出行;即使擁堵完全可控,但距離群眾對于交通出行的現實期許和向往,仍有較大差距。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意味著限行就可以直接取消了之。
要知道,限行取消與否,從來不是一道簡單的加減題,而是一道綜合題。既要全面考量,權衡多方利弊,審慎做出判斷,讓相關決策基于事實,建立在精準大數據的基礎之上,建立在民意民聲之上,擁有一定的預判性和牢固的民意基礎,也要在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層面,拿出系列配套方案,精準治堵,持續優化交通狀況。
除了限行措施,紓解交通擁堵情況,改善市民出行,應該多從綜合整治上下功夫,比如,進一步發展更平衡更充分的公共交通體系,增加城市道路支網的密度,優化提升城市“智慧交通大腦”,錯峰上下班機制探索,才是治堵的現實解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