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沒有經過檢測站,路上也沒有交通執法人員現場設點,但道路前方的電子情報板突然提示貨車司機已超限運輸。這樣看似不可思議的畫面,就發生在龍巖。
日前,邱某駕駛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運載石膏,行經國道319線K608+555處(上杭吊鐘巖)路段時,被郭車(吊鐘巖)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點位設備監測到其車貨總質量89.7噸,超限83.06%,位于執法點位前方的電子情報板立即提示邱某涉嫌超限運輸,要求其主動卸載消除道路安全隱患。同時,該監測信息同步上傳至市交通執法監控指揮中心,經執法人員核實信息無誤后,依據《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對當事人處以罰款人民幣2萬元的行政處罰。
【資料圖】
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類似郭車(吊鐘巖)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點位,全市共有41個,自啟動龍巖市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工作以來,截至3月27日,共采集公路貨運車輛運輸數據3072427條,推送涉嫌違法超限運輸證據信息5170條,交通執法部門根據采集的信息向相關源頭企業、貨運企業一一進行核實,對涉嫌違法超限運輸的進行立案查處,嚴厲精準打擊超限超載違法運輸行為。
廣泛宣傳·分三個階段穩步有序推進
讓我們先將歷史的時針,撥回至2022年12月10日,這一天,注定將在龍巖交通運輸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天,龍巖市公路智能化管理科技治超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41處動態自動稱重檢測及電子抓拍系統正式啟用,全面開展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
科技治超的出現,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的推動、人民的選擇。
一方面,近年來隨著龍巖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運輸市場快速發展,全市公路路網結構不斷完善,公路貨物運輸運量需求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原有單純依靠人力執法的治超工作模式已無法滿足新形勢下有效降低道路運輸安全風險、保護公路路產和規范運輸市場秩序的綜合任務需要。為此,通過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執法,提高執法效能勢在必行。
對此,市委市政府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投資7150萬元建設公路智能化管理科技治超系統,利用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實現超限行為自動化非現場取證,通過對車輛違法超限運輸行為進行事后追責處罰的非現場執法方式,可以有效震懾和遏制公路違法超限運輸行為,達到降低道路運輸安全風險、保護公路路產、規范道路運輸市場秩序的目的。
“為了讓運輸企業和貨運源頭企業能平穩過渡,做到依法行政、安全穩定、權威高效,龍巖市從去年開始,通過新聞報道、發放宣傳材料、走訪企業等多渠道進行廣泛宣傳,引導企業規范運輸行為,并結合龍巖實際情況,確定了一年的試運行期,分三個階段有序推進。”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劉遠鵬進一步解釋說,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4月10日,對超限80%及以上的違法超限運輸行為立案查處;2023年4月11日至8月10日,對超限50%及以上的違法超限運輸行為立案查處;2023年8月11日至12月10日,對超限30%及以上的違法超限運輸行為立案查處;2023年12月11日起,對所有違法超限運輸行為立案查處,穩步推進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工作。
強力震懾·有效遏制嚴重超限行為
3月24日,一場春雨過后,位于國道358線邊上的上杭縣古田鎮竹嶺村云霧繚繞,大地如洗、格外清新,整個村莊靜謐美如畫。
可是,在去年12月10日以前,這里的村民卻飽受噪音困擾,大貨車日夜通行,尤其是凌晨時段,路邊的村民經常被吵醒。
原來,為躲避上杭郭車治超站的檢查,許多超限超載貨車司機在國道319線小池南山路口開始繞道,通過國道358線躲避郭車治超站的查處,交通執法、交警等部門曾多次聯合開展查處打擊,但屢禁難止。科技治超系統啟用后,繞道規避檢查的違法行為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以前,我們每年都會接到不少群眾的電話投訴或e龍巖投訴件,反映竹嶺村附近大貨車噪音擾民,但今年以來,我們沒有接到一起這方面的投訴件,對于超限司機而言,繞道不僅已沒有任何意義,還徒增路程和油耗。”上杭縣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三中隊隊長廖曉良坦言,古田科技治超監控監測點位在選址、規劃過程中,就充分考慮了如何打擊超限貨運車輛繞道規避檢查行為。
和傳統的固定治超(設置治超站)、流動治超(執法人員上路執法)相比,科技治超具有24小時不間斷、非現場執法、精準化和智能化執法等顯著優勢。“自科技治超系統啟用以來,治超成效顯著,全市公路超限率下降30%,超限運輸比例在80%以上的貨運車輛下降83.5%,嚴重、惡性的超限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在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市交通執法監控指揮中心主任林振炘看來,科技治超系統實現了7個縣(市、區)重要路網節點全覆蓋,有效補充了固定治超站點與流動執法巡查之間的空當,有效延伸了治超監管的時空范圍,實現了重點路段24小時實時監控,提高了新時期超限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而且通過“機器換人”,保證違法證據完整、準確、公平、公正,有效避免人為干預檢測導致的不規范行為,提高執法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此外,利用科技手段治超,執法人員通過監控系統即可對超限運輸車輛實現精準掌握,集中力量開展精準執法,大大降低安全風險和執法成本,提高治超針對性;同時,有效遏制貨車非法改裝和運輸市場惡性競爭,促使運價回歸合理水平,建立公平、規范、有序的道路運輸市場。
大勢所趨·全省治超“一張網”初見雛形
然而,新生事物的成長并非一帆風順,開展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工作一段時間后,交通執法部門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科技治超系統和原省開發的案件辦理系統不兼容,存在技術安全隱患;有些時候,處罰主體難以確認,調查取證困難;對于轄區以外的違法車輛,執法部門缺少有效制約手段……”長汀縣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蘭興榮坦言,科技治超是大勢所趨,亦是利國利民的民生項目,但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無法回避,亟待解決。此外,一些違法車主不惜鋌而走險,采取種種手段對抗科技治超,也讓交通執法部門頗為棘手。
時代洪流、浩浩湯湯,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南平、龍巖和三明已先后開展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工作,漳州的科技治超項目已基本建成,正在進行設備調試,即將投入使用。”劉遠鵬告訴我們,福州、泉州、莆田等地科技治超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之中,全省治超“一盤棋”“一張網”格局已初見雛形,科技治超漸成趨勢,貨車違法超限將無路可行、無處遁形。同時,交通執法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和交警部門的聯動,嚴厲打擊各種對抗科技治超違法行為,廣大運輸企業、貨車司機千萬別抱僥幸心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