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29日-31日,“第二屆中國國際礦業投資與發展高峰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十四五”或“十五五”期間,除煤炭、鐵礦等極少數戰略性礦產消費將進入峰值平臺區外,銅、鋁等大部分戰略性礦產消費仍將持續增長,鋰、鈷、鎳等發展清潔能源所需的戰略性礦產需求仍將快速增長。
據介紹,本次會議聚焦“立足中國礦業·打造全球礦業發展共同體”,深入研判全球礦業發展趨勢和初級礦產品產銷貿形式,積極尋求國際礦業市場的增長潛力、合作空間和發展機遇,助力礦業企業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徐學義出席會議并致辭。
會議指出,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關鍵發展階段,國民經濟發展對大宗緊缺礦產資源的需求仍將高位運行,新能源、新材料相關戰略性礦產資源仍呈增長態勢,深化國際礦業合作對于促進我國高質量發展、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疊加通貨膨脹加劇、能源危機蔓延全球,推動全球能源資源供需版圖深刻變革,同時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以及高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促進礦產品需求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對全球礦產資源穩定供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時全球礦業投資與發展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積極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共同維護國際礦業市場穩定、可持續發展。二是共同推動完善全球礦業治理體系,全方位加強礦業合作。三是加強科技合作交流,為礦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四是推進礦業領域ESG治理(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推動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五是探索金融支持礦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完善礦業金融支持體系。
會上,相關專家圍繞宏觀經濟與礦業形勢、礦業投資市場分析與展望、新興產業礦產品市場分析、貴金屬市場投資機遇等議題進行了發言,并就“復雜外部環境對礦企海外投資的影響”相關話題開展深入交流。與會專家認為,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多邊雙邊合作機制,精準對接資源國市場需求和產業鏈本土化要求,提升海外礦業負責任投資開發的能力,切實增強企業海外權益資源及時轉化為實際產量的供應能力。國內方面,要摒棄粗放發展方式、淘汰落后產能、踐行綠色發展,切實扭轉規模數量型、粗放浪費型的傳統生產消費模式,全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礦業體系。
此次會議由“礦業界”主辦,北京礦世科技有限公司、三匠會展公司聯合承辦。來自全國重要礦業企業、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等百余家單位的2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