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起源于中國!在中國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種植歷史。而歐美等西方國家,在二十世紀以后才開始了大豆的種植。中國,作為大豆的原產地,居然90%的大豆都需要依賴國外進口!歷史上究竟發生過什么?為何小小的大豆卻要依賴國外進口?
1994年以前,中國的大豆產業也曾經輝煌過,不僅可以滿足自給自足,還有富裕的產能出口到世界各地。
隨著時間來到了1995年,隨著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油脂和肉蛋奶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也導致了豆油,豆粕飼料的供給和需求的缺口越來越大。大豆又是土地密集型產品,按當時的產量,國內每畝單產只有120多公斤,如果要補齊這個缺口,需要大量的土地進行大豆的種植,這也勢必會影響小麥、水稻和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種植。
權衡利弊,1995年,國家決定進口大豆,補齊需求缺口。后來幾年,中國雖然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豆,并且進口數額逐年遞增,但對于大豆的進口總額還處于可控的階段。
隨后時間來到了2003年,這一年,一場對于大豆的國際資本主義收割陰謀正在秘密進行著。
2003年8月,美國農業部突然發布聲明,以天氣原因為由,調低大豆預期庫存。此時距離大豆收割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華爾街的大鱷們聞風而動,大量建倉大豆,這也導致全球的大豆價格暴漲。到了2004年3月,中國境內大豆價格漲到了每噸4400元,相比于2003年八月的2300元,價格翻了近一倍。
面對如此高昂的大豆價格,中國境內的糧油企業,起初并沒有大量進口大豆。而是選擇觀望,選擇用庫存來扛過這段大豆的瘋狂漲價期。他們寄希望于美國農業部可以對大豆價格進行介入,熬過這段時期。
2004年3月,美國農業部對外明確宣布,大豆不增產,且不會對大豆的價格進行人為干預。此消息公布一出,大豆價格在高位應聲暴漲,價格已經來到了驚人的5500元/噸,并且似乎沒有停下的趨勢。
國內糧油商開始慌了,庫存即將消耗完畢,再不購買大豆將會陷入無豆可用的局面。中國糧油商集體出海,搶購大豆,在4300元的歷史高位,購入了800萬噸的大豆。
在此之后,美國農業部突然宣布:增加大豆產量,調高大豆庫存。大豆被反手做空,拋售,大豆價格暴跌,從4300元直至2200元。中國糧油商面臨巨額虧損,不得不選擇違約,放棄這些購買的大豆,因為運輸成本已經遠遠超過了大豆本身的價值。
此后,以美國巨頭ADM為首的跨國糧商聯手打壓中國企業,起訴中國油商毀約,提起了高達60億美元的的額外索賠,并以此為借口,聯合其它國際油商封鎖中國企業,禁止對中國油商出口大豆。
大豆事件事后,國內的大豆相關行業全線虧損,全部被資本收割。一千多家糧油企業破產,90%的壓榨企業被跨國糧商收購。
這次資本收割,對于中國的大豆產業,對于豆農也造成的巨大的傷害。從大豆的暴漲,大面積擴種,到暴跌,虧損,豆農完全失去了大豆種植的熱情,中國大豆種植業斷崖式下滑。中國大豆產業輝煌不再,一蹶不振。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6年,中國農業部發布《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提高了大豆產能的戰略地位,增加大豆的種植面積到1.4億畝,提高40%,并往后每年逐步提高。
減少進口轉基因大豆的比例,保障中國大豆產量。只有用自己國家種植大豆的豆油,吃自己國家大豆飼料喂養的豬肉,喝自己國家大豆飼養的奶牛產的奶,國人才會安心,國家才不會被“卡脖子”,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 中國90的大豆需要依賴進口 大豆產業 中國大豆種植業 轉基因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