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之都逢盛會,佳茗一杯待賓朋。”位于大別山北麓、淮河上游的革命老區河南省信陽市,地處我國南北地理分界、南北氣候過渡、南北文化交融和鄂豫皖三省交界,以茶葉聞名中外。今年,信陽市以“美好生活·青春信陽”為主題,集中開展第31屆信陽茶文化節系列活動,在“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叫響“美好生活看信陽”城市品牌。如今,各色春花點綴城間,坐落于大別山下城市,已梳好春日盛妝,靜待客來。
“今年3月3日,信陽市專門召開花園城市建造暨國土綠化工作推進會,要求全市持續開展道路綠化暨路域提質工程,全力構建‘暢、安、舒、美、綠’的路域通行環境,努力讓信陽綠色生態的底色更加堅實、特色更加凸顯,讓來到信陽品茶、旅游的游客能夠慢下來、愿意留下來。”信陽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王獻富介紹。
提質改造全覆蓋 任務完成超9成
【資料圖】
“本次道路綠化暨路域提質工程建設共覆蓋全部11個縣(區、市),包括鄉村振興示范區的31個鄉鎮,涉及6條國道、14條省道、154條縣鄉公路的提質改造任務。各縣(區、市)整合交通運輸、林業、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資源,加大投資力度,合力攻堅,確保公路綠化工作順利實施。”信陽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崔振儉說。
如今,在商城縣339省道余集雷沖段,沿途原本一處處裸露的荒坡變成生機盎然的綠化景觀小品。
“道路連著城市鄉村,串起村村戶戶,在對標速度和進度的同時,我們也一直想辦法把道路綠化和路域環境提質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商城縣余集鎮黨委書記楊聰璽介紹,“雪松、楸樹、五角楓是退林還耕移栽來的,點綴其間的海棠、紫薇、琵琶增強了觀賞性。荒坡成了景觀,群眾愛林護林的積極性提高了,日常看到枯枝雜草順手修剪,養護成本直線下降,公路養護成效越來越好。”
截至2022年年底,信陽市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約2.8萬公里,實現了縣縣有國道、鄉鄉通干線、村村通硬化路,將散落在大別山的生態資源串珠成鏈,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截止4月12日,全市已完成總任務的98.4%。累計出動人員11.6萬余人次,投入機械12770臺次,按標準整理路肩2540.7公里,植樹1867.7公里5.2萬棵,樹木刷白2135.3公里8.3萬棵,修剪樹木1929.9公里7.2萬多棵。清理有礙觀瞻設施5203處。
串景成鏈連成線 打造旅游目的地
路路都是景,景景都通路。道路綠化暨路域提質建設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的客觀需要,也是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陽”品牌的有效抓手。
沿著改擴建一新的環南灣湖旅游路,你就進入了茶鄉有名的“百里茶廊”,一路山水競秀、茶香相隨。路邊層層疊疊的茶園,山連山,片連片,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綠得發亮。山間一處處小山村,粉墻黛瓦,錯落有致,叢林掩映,炊煙裊裊……
位于茶山綠水之間的環南灣湖旅游公路是浉河區交通運輸管理部門重點打造的旅游環線。經過提質改造后,環南灣湖旅游公路串聯起沿線3個鄉鎮17個村,貫通茶園面積42萬畝,將樓畈田園綜合體、何家寨露營基地、文新茶村等景觀節點融為一體,有機串聯,打造茶文化體驗、茶鄉美食、茶山民宿、親子游樂等旅游休閑綜合體,讓慕名而來的游客走進來、慢下來、留下來。依托便利交通路網,預計未來3年,南灣湖風景區將累計增加游客量610萬人次,增加旅游綜合收入35億元。
王獻富表示,今年信陽市交通運輸局將緊扣“交旅文創出彩塑品牌”,把交通先行作為老區信陽實現戰略突破的當務之急和關鍵之舉,堅持“項目為王、結果導向”,大力實施“八大工程”“六大行動”,系統落實全域規劃“一張圖”、全域融合“一張網”、全域改革“一盤棋”、全域治理“一把尺”、全域創建“一面旗”,計劃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再次突破200億元,推進交旅融合深度發展,有力支撐信陽打造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大別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區,為譜寫新時代“美好生活看信陽”絢麗篇章貢獻交旅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