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2023年3月全國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數據。1至3月份,全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5.5%,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8%。對比全國數據,山東港口一季度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6.5%,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3.6%,分別高出全國沿海港口平均增幅1個和10.8個百分點。
山東港口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保持雙增“隊形”,集裝箱實現兩位數高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再進一步,躋身全國前三;煙臺港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上升一位,位居沿海港口第十二。
(相關資料圖)
增航線,開班列,建強樞紐功能
據海關總署公布數據,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9.89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5.65萬億元,同比增長8.4%;進口4.24萬億元,同比增長0.2%。一組數據,顯示出我國經濟強大韌性和良好開局。
今年以來,山東港口強化與國際海運企業對接,全力爭引船公司在山東港口開航線、升運力,提速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建設步伐。一季度,山東港口新增13條外貿航線,其中歐洲、美國等遠洋航線8條,東南亞、日韓等近洋航線5條,航線數量和密度繼續穩居北方港口首位。尤其在今年3月,山東港口攜手達飛海運、地中海航運和泰贏航運一舉開通5條國際集裝箱航線,進一步拓展國際中轉、織密航線網絡,滿足沿黃流域廣大出口客戶對接歐美等主要港口的運力及艙位需求。
作為沿黃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一季度山東港口持續提升陸向輻射力,揭牌豫北內陸港,聯合國鐵集團將“河南鄭州圃田—山東港口青島港”海鐵聯運班列正式納入圖定列車行列,進一步提升港口服務內陸地區物流效能。一季度,山東港口海鐵聯運箱量同比增長21%,繼續保持全國首位。伴隨國家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出口增長迅猛,山東港口搶抓機遇,為新能源汽車企業客戶量身定制集裝箱出口“一站式”服務方案,成功開辟新能源汽車出口陸海新通道,擴大國際中轉增量,外貿業務量實現翻番式增長。
一盤棋,大協同,增強核心競爭力
持續織密的航線為山東港口擴展更大吞吐量增量空間,也為一體化協同發力、釋放出倍增效能創造了條件。
青島港擔當樞紐港,做強做優國際干線,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積極當好青島港的喂給港,各港口之間開通內支線。
2023年,山東港口持續鞏固擴大協同優勢,將集裝箱一體化突破發展列入年度“十大攻堅行動”,制定實施集裝箱一體化突破發展行動方案,調布局、擴能力、優航線、建通道,不斷擴大領先優勢,一體化效能更加凸顯,全面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比如,青島港攜手日照港、航運集團完善青日之間駁運標準,提高作業效率,加快船舶周轉,船舶平均操作效率大幅提升,有效支撐增量;日照港以融合為“鑰”,與航運集團開發新能源汽車出口業務,為客戶節約綜合成本;煙臺港依托“煙臺-青島”支線天天班服務優勢,與青島港共同做強支線業務,依托糧食、銅精礦等“散改集”業務,持續擴大渤海灣內貿支線規模。
除此之外,山東港口還全力構建以青島港為樞紐,輻射日照、煙臺、濰坊等衛星港的空箱服務中心,打造中國北方空箱調運基地。1至3月,青島港裝卸空箱同比增長12.2%,為下一步山東及沿黃流域出口增量提供了保障。
拓市場,廣合作,擴大港航生態圈
2023年以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逐漸消退,穩經濟政策效果更加凸顯,市場預期有所轉好。山東港口錨定“雙一流”目標,加快構建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在經濟復蘇的春潮中搶占先機、把握主動。
作為RCEP協定中面向日韓和東盟的“橋頭堡”,中亞及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堅持走國際化戰略,擴展海外市場。今年,山東港口先后組團奔赴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四國及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三國,馬不停蹄開展系列拜訪、簽約、推介活動,積極尋求合作共贏。在新加坡成立山東港口首個海外區域公司——山東港口(東南亞)有限公司,將其作為山東港口服務經貿合作的主陣地和提速國際化進程的新引擎,為山東港口海外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此外,山東港口還不斷深化港港合作、港航合作、港鐵協作、港企合作,召開集裝箱高質量發展懇談會,簽協議、達共識,與各界航商共推集裝箱高質量發展;舉辦貿易高質量發展大會,搶抓全國統一大市場戰略機遇,作推介、簽協議,與各方共建貿易生態圈;牽手中礦集團、吉利控股集團、俄羅斯德羅集團等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共同拓展新業態、新市場。系列合作讓港航合作根基更厚實、領域更廣闊、場景更豐富。
2023年開局有力、首季向好,讓山東港口對干好今年充滿信心。面對依然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山東港口仍需保持清醒、加壓奮進,不斷以創新應對挑戰,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在建設“雙一流”企業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干出更好的成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