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是國家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礎設施,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西省高等級航道事務中心積極探索航道管養江西模式,樹立智慧航道智慧船閘江西標桿,全省航道通航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水運服務品質得到進一步優化。
江西省航道事業邁上新臺階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江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對接國家戰略,加快補齊水運“短板”,推進“一縱兩橫”高等級航道(長江江西段、贛江、信江)建設,有效發揮了水運干支直達、江海聯運優勢,為全面推動“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確保航道維護達標,干支銜接暢通。“十三五”以來,江西省水運事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22年底,全省航道總里程5716公里,全省高等級航道已達960.6公里,其中一級航道156公里,二級航道175公里,三級航道629.6公里,基本建成“一縱兩橫”高等級航道主骨架。為保障江西內河航道干支銜接、暢通高效,江西省高等級航道事務中心高度重視航道等級的提升和維護達標,要求一類養護航道維護水深年保證率不低于95%,一類航標養護正常率不小于99%。根據《江西省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江西省將在“一縱兩橫”高等級航道主骨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昌江、袁河、樂安河、贛江東河等支線航道建設,屆時千噸級航道里程將突破1200公里,可形成“一縱兩橫四支”的高等級航道網。根據《江西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到2035年,高等級航道規劃里程達2071公里,基本形成“一縱兩橫十支”的高等級航道網(橫:長江江西段、信江及浙贛運河,縱:贛江及贛粵運河,十支:袁河、昌江、修河、樂安河、贛江東大河、信江西大河、貢江、撫河、博陽河、錦河)。
確保航標配布科學規范,設施智能。依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內河航標技術規范》,出臺了《江西省內河航標技術標準化指南》,同一等級航道的標型、標色、材質相統一,建設顏色鮮明、外型美觀、助航高效的標準化航標。不斷推廣航標遙測遙控系統應用,對航標運行狀態實行動態監測,及時獲取航標異動信息,形成電子化巡航與實船巡航相結合的航標維護管養新模式,節省航標運行維護管理成本,提高航標運行維護管理效率,逐步實現航道管養“看得見、聽得到、走著用、坐著管”。
確保電子航道圖規范齊全,要素完整。加快推動智慧航道“112工程”建設(1套電子江圖,1個數據中心,航道運行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務2個平臺)。緊抓智慧航運試點和“新基建”發展機遇,依托信江航道整治工程完成信江231公里電子航道圖的制作,同步完成并投入試運行全省智慧航道數據中心建設以及航道運行管理平臺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完成贛江281公里電子航道圖的制作,全省電子航道圖與長江干線電子航道圖進行無縫銜接,構建了“一張圖”的制作模式。依托“十四五”規劃航道項目,逐步完成贛江、昌江、袁河、樂安河、贛江東河電子航道圖的制作,實現全省高等級航道電子化;到2025年,力爭形成“一縱兩橫四支”的江西電子航道圖,為過往船舶提供精準實時航道水情信息和導航服務。
確保航道設施美觀環保,綠色生態。“十四五”以來,按照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建設目標,江西省高等級航道事務中心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要求,大力推廣應用低碳環保產品,不斷改造和更新老舊設施,做到新建和添置的養護設施設備綠色環保、美觀大方,實現航道及其附屬設施與山水城融合發展。持續強化養護裝備“四新”技術的應用,通過改造贛江下游航標,確保標位準確、顏色鮮艷、燈質可靠、燈光明亮,節能環保,使航道設施盡顯綠色生態之美。
探索內河航道管養江西模式
2021年,江西省高等級航道事務中心組建后,提出以“人民滿意、保障有力”為根本遵循,著力打造“五化”(航道基礎設施數字化、航道養護專業化、航道運行高效化、航道服務優質化、航道管理精細化)“四好”(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行好)內河航道管養江西模式。
加強制度建設,堅持依法依規辦事。以《航道法》為根本,以交通運輸部《航道養護管理規定》為準則,建立健全江西省航道管養、船閘運維各項制度和標準。制定出臺了包括《江西省高等級航道養護管理辦法》在內的一系列制度和標準,確保航道管理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強化內部管理,構建先進高效的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全省五個片區航道中心和省航道工程局的職能作用,科學編制航道養護計劃,動態管理航道維護尺度,全面加強航道巡查、航標維護、應急搶通等工作,有效提高航道通航達標率。強化航道管養工作考核,省中心對各片區中心和船閘中心每年不少于兩次,各片區中心和船閘中心對基層所、段每年不少于4次。通過考核督查嚴格工作要求,保證工作質量。
堅持以人民滿意為原則,持續提升管理成效。與水運企業、船民代表等服務對象開展“江西水運發展面對面”懇談會,上門發放便民服務卡,在權限范圍內積極解決水運企業所反映的生產經營問題。通過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航道要素、助航服務、水文氣象等信息自動向運輸船舶推送。在“江西高航”微信公眾號上每日推送航道水情,廣大船主可以通過公眾號了解通航航段主要淺灘最新的航道尺度、橋梁凈空、船閘水情等信息。
養護好、運行好航道是一件民生大事,江西高等級航道事務中心多措并舉,努力在養護模式科學、養護技術先進、養護裝備精良上強實踐、爭一流。
在養護模式上,江西省強化頂層設計,實行“一省一主體”、全省航道養護工作由高航中心一家承擔,在高航中心內部按區域劃分五個片區中心作為責任主體,統一按照“五化”“四好”的模式開展航道養護工作,使江西內河航道盡顯綠色生態之美、高效順暢之美、科技創新之美、人文智慧之美。
在養護技術上, 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結合,一方面強調要按照《航道養護技術規范》要求,抓好落實;另一方面鼓勵各養護單位根據各片區航道特性開展預防性養護和創新性養護,極大地提高了航道的養護效率和通過能力。比如:航道工程局創新出一套“相對施工法”,相比傳統方法,新工藝有效降低了淺點出現率,提升了工程質量,為航道日常養護和應急搶通闖出了一條新路。
在養護裝備上,強化支撐保障。目前共有各類公務船艇144艘,船艇總功率26825千瓦,可滿足全省航標拋設、起吊保養、巡航檢查、應急搶通指揮、水下打撈、航道整治等各類需求。新建了一批標準化工作船艇,集數字化、智能化于一體,功能齊全,終端設備先進,大幅降低了航道養護成本,提高了航道養護質量和養護效率。
航道運行高效化,不僅關系到航道功能的充分發揮,更關系到水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確保航道運行高效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點:
航道等級確保達標。為實現贛江、信江常態化三級通航,先后編制了《信江航道保通保暢工作方案》和《贛江三級通航保障方案》。根據不同時期水位變化,探索做好特殊時段的通航保障工作,通過協調樞紐加大下泄流量、集中安排船舶過閘等措施,提高航道通航保證率;科學編制航道養護計劃,依托航道信息化管理平臺,動態管理航道養護尺度,全面加強安全巡航、航標維護、應急搶通等工作,及時優化調整航標,確保航道安全暢通。
航道安全風險確保受控。積極開展橋梁防碰撞三年整治行動,組織編制了贛江、信江航標配布圖,科學配布航標。持續推進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水路承災體普查工作,強化航道(船閘)基礎設施安全風險評估、分級分類管控和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提高航道基礎設施抗風險能力。全面壓實航運樞紐和通航建筑物運行管理單位反恐怖防范、消防安全和運行安全主體責任,強化航道本質安全得到保障。
航道應急救援確保快速。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斷探索現代化專業救助體系建設,在人員裝備建設方面持續發力,切實提升水上應急救援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通過制定《江西省處置水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航道應急救援快速響應機制,加強隊伍和裝備建設,強化救助技術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關鍵作用,筑牢了江西省水域交通運輸安全最后一道防線。
以優良航道服務助力水運發展
近年來,江西省高等級航道事務中心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推進各級政府重視水運發展、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水運建設,充分利用江西豐富的航道資源發揮水運運量大、成本低、低碳環保的比較優勢,全省上下已廣泛形成共識,凝聚力量,共同發力。
進一步優化水運發展環境。配合省交通運輸廳制定了贛江航線補助政策,出臺了水運中小企業扶助措施,九江、南昌、吉安、宜春、樟樹、豐城六地市出臺了船舶運力補貼、航線補貼等優惠政策,全面引導水運發展提速,形成了全省上下聯動、共推水運發展的新格局。聚焦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不斷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江西省高等級航道事務中心推動建設水路運政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協助省廳梳理政務服務事項和標準化清單,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許可審批時間平均縮短6-7天,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行業服務品質和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全面提升航道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航道信息發布力度,堅持每天公布一次航道水情,強化動態信息發布,發現航道實際尺度達不到維護尺度、航標異動、通航建筑物應急停航、上下游水庫應急調度等情況,做到第一時間發布航道通告,為航運企業生產安排和船舶合理配載提供一站式綜合信息服務,有效提高船舶運載效率。同時以智慧船閘建設為依托,充分發揮“贛航通”手機APP功能,建設“互聯網+”過閘服務,為過閘船舶一次申報,連續過閘,自動報到信息互通等便捷高效安全優質的過閘服務。
多措并舉,保障通航運輸暢通。2022年,特枯水位給水路運輸帶來嚴重影響,江西省高等級航道事務中心多措并舉,助力抗旱保通工作,通過現場巡航、CCTV、航標遙感遙測等手段強化航道維護和疏浚,加強與航運企業、運輸船舶的溝通聯系,了解通航需求,同時強化船閘運行維護管理,制定預案、調配專人負責以強化應急搶通能力。此外,積極協調水上交通行政執法部門和樞紐運行單位聯合開展工作,有效保障了民生物資水路運輸的安全暢通,通航水域未發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或堵航事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