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浩瀚遼闊的伶仃洋之上,橋塔矗立、橋面蜿蜒入海,深中通道如長虹臥波串聯起珠江兩岸,即將成為撐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交通脊梁”。
4月28日上午9時37分,廣東交通集團在建的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合龍,這也意味著項目橋梁工程實現全線合龍。
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里,處在粵港澳大灣區“A”字型交通主骨架最關鍵一橫,是世界罕見的集海底鋼殼沉管隧道、海中超大跨徑橋梁、深水人工島、水下樞紐互通于一體的超級集群工程。
項目橋梁工程長約17公里,包括伶仃洋大橋、中山大橋及非通航孔橋等,其中中山大橋主跨約580米,已于2022年6月完成合龍;今日合龍的伶仃洋大橋為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主跨1666米,主塔高270米,相當于90層樓高,通航凈空高度為76.5米,位居世界前列。
伶仃洋大橋從2018年9月開鉆第一根主墩樁基,由中交二航局、保利長大負責土建工程、主纜安裝及鋼箱梁吊裝,武船重工股份、中鐵寶橋負責鋼箱梁制造。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4500公里,快速交通網絡基本形成,有力促進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聯互通。
據了解,伶仃洋大橋為主跨1666米的三跨吊全漂浮體系懸索橋,主塔高270米,共有213個鋼箱梁節段,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徑海中鋼箱梁懸索橋和世界最高通航凈空的跨海橋梁。合龍過程中,廣州海事全力保障,自1月12日伶仃洋大橋首片鋼箱梁完成吊裝以來,深中通道建設方持續開展鋼箱梁架設工作,吊裝作業共架設213片鋼箱梁。為保障吊裝作業安全順利,廣州海事部門對伶仃航道和龍穴南航道實施封航和限速管控,共對伶仃航道封航14次、單向通航6次、限速35次,對龍穴南航道封航24次,保障時間425小時,出動執法人員2849人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