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路運輸危化品事關沿江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生態環境安全、百姓幸福安康。在新的歷史起點,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長江,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對長江水路運輸危化品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進危化品運輸全過程智慧監管、提升危化品運輸安全治理能力也是推動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生動實踐。
一、深化認識,準確把握安全發展新形勢要求
當前,長江航運安全發展正處于事故穩步下降向穩定控制的過渡期,長江危化品運輸既有安全形勢穩中趨好的有利條件,也有風險挑戰交織疊加的不利因素,面臨比以往更復雜的形勢要求、更高的社會期望。
(相關資料圖)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求推動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模式轉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這為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危化品運輸歷來是長江航運安全管理的重點,安全風險防控和隱患治理任務依然艱巨,堅持關口前移、防線前置,推動安全管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是有效應對危化品運輸安全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守牢危化品運輸安全紅線底線。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交通強國等國家戰略相繼實施,長江黃金水道作用日益凸顯,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了重要戰略作用。近年來,長江干線危化品運量、品種呈上升之勢,2022年達2.3億噸、270余種。載運危化品船舶發生安全事故,不僅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環境污染,甚至可能會影響沿江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必須守牢危化品運輸安全紅線底線,以更高的安全保障能力助推長江航運有效發揮長江大保護的主力軍、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主動脈、沿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支撐、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主骨架作用。
推進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要求實現危化品運輸高水平安全。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近年來,長江航運安全形勢總體穩定、穩中向好,但涉危船舶事故險情仍有發生,暴露出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系統化、精準化、智能化手段不多,危化品運輸船舶航行、停泊、裝卸作業等過程環節安全管理不平衡,危化品泄漏應急處置能力不足等問題,也反映出傳統危化品安全監管手段的短板與局限。必須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進一步提升長江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水平,以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
二、聚焦重點,著力推動智慧管理高水平躍升
長航局提出以智慧長江建設推動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信用管理體系、智能管理平臺、綜合保障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統一開放的長江航運市場建設,全力打造智能安全、綠色低碳、協同高效、健康有序的智慧長江。危化品運輸全過程智慧監管聚焦信用管理、智能管理、綜合保障、市場管理,著力構建“全過程、全流域、全方位”的長江危化品運輸智慧監管體系,打造危化品運輸智慧監管“長江樣板”。
以信用為基礎,健全全要素誠信管理體系。以統一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評價機制和聯動應用機制,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管理。深化危化品貨主(碼頭)高質量選船機制,引導危化品貨主(碼頭)應用信用結果選擇信用評價好、服務品質優的企業、船舶承運貨物,推動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促進危化品運輸企業安全合法、規范誠信經營。將信用管理融入危化品船舶管理全流程、各環節,發揮信用結果在投融資、進出港、退入市等方面的效應,推動形成行業融合互動、部門齊抓共管、企業協同聯動的局面。
以信息化為引擎,打造全過程智慧監管模式。以長江航運智能管理平臺為基礎,完善VTS、AIS、CCTV、智能卡口、無人機等多維立體感知體系,提升動態感知能力,實現危化品船舶來源可溯、去向可查、全域可知,行為精準識別;借助智能管理模塊算法,精準匹配危化品船舶信息和碼頭、錨地基礎數據,實時感知危化品船舶、船員、貨物動態,自主自動分析船舶船員違法違規行為,智能推送分析結果,實現船舶違法行為主動防、早發現、快糾正,做到監管“無事不擾、無處不在”;依托綜合保障平臺融合危化品應急設備、隊伍、專家等信息,實現應急資源實時可知、一圖可覽、一鍵調度,提升危化品應急處置智能輔助決策能力。
以規范化為目標,建設安全有序運輸市場。以市場為手段,優化調整危化品船舶運力結構和市場經營主體結構,引導市場經營主體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更好發揮規模優勢和集聚效應,提高企業安全風險防范能力,防范源頭性風險。實施分類精準管理,提升危化品運輸企業專業化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向專業化定制、高品質服務和全程供應鏈服務轉型升級,提升運輸效率、質量和安全。發揮長江港航物流聯盟、港口協會、船東協會等行業組織作用,規范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三、筑牢責任,實現協同治理全方位聯動
每一起安全生產事故的背后都有“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的問題,抓好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要嚴格按照“三管三必須”要求,健全企業負責、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的安全治理協同機制。
從“源”管理,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危化品運輸企業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突出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帶動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保障安全生產投入,有效運行安全管理體系。指導企業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更好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開展船載CCTV系統智能化改造升級,加強對船舶及船員動態的自主監控,及時發現、消除不安全行為。指導企業開展從業人員專業培訓,重點加強對危化品的理化性質、作業流程、處置要求等內容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
從“嚴”管理,扛牢部門監管責任。綜合運用“雙隨機”檢查、經營資質核查、許可事項檢查、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安全檢查等手段,把好危化品運輸企業資質關、船舶技術狀況關、船員資格關。緊盯“關鍵少數”,聯合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共同抓好危化品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的落實。嚴格監管執法,堅持對危化品船舶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從嚴查處非法夾帶、瞞報、漏報危險貨物及排放危化品等行為。聚焦危化品運輸安全重大風險辨識管控和重大隱患排查治理,嚴格實施動態跟蹤、清單管理,強化現場核查,確保“真管控”“真整改”。
從“全”管理,強化行業協同責任。依托“互聯網+監管”,加強部門互聯互通,在船籍港管理、船舶檢驗、危險貨物申報、船舶清洗艙等環節形成合力,對重點危化品航運企業、重點船舶和重點船員實施精準有效監管。在裝卸量大、生產儲存企業多的重點地區推動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多方參與”的危化品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強化信息共享、資源共用,促進應急統一化、管理專業化、力量社會化、效能最大化,提升區域危化品應急處置能力。鼓勵、指導行業組織在危化品運輸風險防控、誠信管理、智慧監控等方面出臺標準規范,提升行業安全自治水平。
作者系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