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傳統道路客運行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今年以來,多地客運站陷入“關停風波”,“客運站會消失嗎?”等話題頻上熱搜。加之群眾出行日趨多元化,對服務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轉型升級,進而扭轉當前發展窘境成為許多道路客運企業上下求索的關鍵。
2020年,交通運輸部修訂的《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簡稱新《客規》)明確“國家鼓勵開展班車客運定制服務”,這為眾多道路客企轉型升級發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8月,交通運輸部又印發《班車客運定制服務操作指南》(簡稱《指南》),為定制客運發展明確保障措施,促進線上線下資源深度融合、優勢互補、經營有序。日前,記者采訪了甘肅、江西、陜西、遼寧等地定制客運發展情況,嘗試尋找新時代道路客運煥發新活力的“最優解”。
群眾有需求 優勢能互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美好出行需求是運輸行業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道路客運企業也不例外。傳統道路客運定時、定班、定線的“站到站”服務難以滿足群眾出門即上車、下車即到站的需求。《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提出構建快速便捷的城鄉客運服務系統和舒適順暢的城市出行服務系統。
能夠滿足新時代新需求的出行方式成為道路客運企業探索的關鍵。而定制客運恰好兼具多重優勢,一方面,能夠滿足群眾“門到門”的出行需求,從供給側角度完善運輸服務供給,彌補傳統道路客運出行的服務空白。另一方面,定制客運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優化了道路運輸市場,其正規、便捷、舒適的特性逐漸壓縮“黑車”生存空間,有利于優質高效運輸體系的建立。
在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這個2000多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縣,傳統道路客運就曾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以前,我們擁有12輛30多座班線客運車輛,鼎盛時期日均客流量能達到800至1000人次。而隨著疫情影響,私家車出行日益增多,客運班線日均客流量一度跌至150人次左右,大多班線都面臨著經營不下去難題。”隴西縣交通運輸集團客運公司經理張志剛告訴記者。
從隴西到定西車程大概有80公里,人員往來頻繁,尤其是往返定西高鐵站人員眾多。對道路客運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條能夠發揮道路客運比較優勢的線路。因地制宜適時發展定制客運成為隴西縣交通運輸集團逆勢而上的關鍵。于是,這個傳統老牌國有客運企業積極聯手盛威時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盛威時代),開通隴西至定西班線定制客運服務。“我們作為網絡平臺整合乘客高度分散的需求,為客企提供前端、后臺等技術服務和運營數據支持,客運企業作為定制客運經營者實際承運,各司其職,優勢互補。”盛威時代定制客運與綜合出行運營負責人范玉濤說,“我們在隴西到定西這條線路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今年‘五一’期間,該定制客運線路服務乘客超3500人次。目前,該線路日均實載率更是超過80%。”
在江西最大的行政區——贛州,盛威時代聯手江西新世紀汽運集團有限公司開通的2.0版本定制客運也備受當地群眾青睞。“由于贛州區域過大,一車全城接送,不僅線路距離長,乘客體驗也不好。”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林鵬說,“我們對原有定制客運接送業務進行優化升級,在市區設立5個驛站,實現無縫中轉,市區外旅客由接駁車接送到驛站,短暫候車后檢票乘車。有了驛站分流和中轉旅客,接送效率提高了,旅客體驗好了,滿意度自然就上升了。”
因為懂行業 所以更專業
當前,道路客運企業普遍經營負擔較重,企業普遍缺乏技術、互聯網運營人才與能力,發展定制客運成本較高。為此,盛威時代不僅提供系統產品,還提供市場調研、資質辦理咨詢,到運營籌備的系統培訓、跟蹤指導、運營推廣,以及運營中的線上線下活動支持、系統迭代優化、數據分析等一整套服務,充分發揮客運企業和平臺各自優勢,全面協同開展定制客運業務。
“新《客規》要求已經取得道路客運班線經營許可的經營者依托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定制客運,這就決定了定制客運的實際承運人仍是傳統道路客運班線經營者,而客運網絡平臺則成為道路客運企開展定制客運業務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盛威時代高級副總裁胡興華說,“我們嚴格遵守法規要求,甄選合作伙伴,只與具有合規道路客運經營資質的客運企業合作。這不僅是為了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更是為了保障群眾安全出行,保障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客運企業自營定制客運網絡平臺存在投入大、成本高的問題,使用商業化平臺又有“資本無序、平臺吸粉”的顧慮。
盛威時代根據新《客規》有關要求,按照市場需求實際,發揮近幾年實踐成功經驗作用,充分調研、反復論證、集中攻堅,于2020年開發了“盛威時代客運達企業管理系統”(簡稱客運達系統),并獲得軟件著作權和一項發明專利。“我們在定制客運業務中投入了很大的研發力量,整個定制客運事業部,70%的人員是研發人員,80%以上的成本投入在產研領域。”盛威時代定制客運研發負責人陳明說。
高投入帶來好回報,客運達系統比較優勢明顯。“客運達系統最大特點是針對客企車輛、駕駛員、線路牌(資質)三大基本生產要素進行信息化調度管理,支持在這些要素組合下的多種業務,目前支持一站多點、多點接送模式定制客運,上門接送或接駁模式定制客運、包車客運、城鄉及城際公交、通勤業務等一攬子客運業務,讓客運企業不再糾結于‘到底什么業務形式才是定制客運’,更專心聚焦乘客需求,提升服務品質。同時,該系統支持客運企業利用互聯網運營技術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助力客運企業構建私域流量運營,幫助客運企業提高客流量,增加效益。”陳明介紹。
“有了客運達系統,我們可以實時查看上座率等數據,并根據客流量調整班次或者進行加班,管理更為靈活。”甘肅智通順捷運輸服務有限公司孔曉濤表示。
日常出行中,高鐵買票選座功能讓乘客直呼方便,滿足了不同乘客作為需求。近期,國鐵集團在12306網站(含App)試行在線選鋪服務更是沖上熱搜。據了解,部分省市以客運達系統為后臺的定制客運業務也能提供在線選座服務。
遼寧東運集團在開展定制客運業務的同時,通過客運達系統配置,實現了在線選座服務,支持不同座位不同價位設置,給乘客提供多樣化選擇。“這樣一來,既避免了乘客因座位選擇引發矛盾,又能充分挖掘匹配乘客需求。”該公司負責人徐磊說。對乘客來說,可根據出行計劃直接選擇心儀位置,操作更加簡便快捷。“因為暈車緣故,我一般都會選擇坐在副駕駛位,有了這個選座功能,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坐不到心儀位置了。”一位經常乘坐該公司定制客運的乘客李先生說。
運行有監測 數據會分析
在售票方式方面,定制客運一改傳統客運站售票方式,要求從互聯網平臺售票。這一轉變卻對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客運企業高效獲取相關數據并開展有效分析造成一定阻礙。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根據新《客規》相關要求,定制客運不再從客運站售票,而是由客運網絡平臺售票,一方面客運網絡平臺成為了客運行業管理和服務新對象,另一方面定制客運訂單和運營信息等數據游離在現有監管體系外,而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無法對此項互聯網業務進行監督與服務。
為適應這一新變化,實現定制客運的數字化管理,從源頭準確掌握開展定制客運的業戶、線路、從業人員、車輛以及訂單情況就顯得十分必要。這樣一來,交通運輸行業管理部門不但能夠有效利用大數據加強統計分析服務,更有助于強化安全管理。
針對這一問題,全國多地均有不同探索。廣東要求在省內從事互聯網道路客運網絡平臺應與該省綜合信息平臺系統完成備案及數據對接,同時,針對平臺資質和提供服務進行約束。浙江則印發了定制客運網絡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平臺信息互聯接入指南,詳細規定了互聯接入流程、規范等,方便當地交通運輸部門定期組織對網絡平臺系統的信息發布、線上售票、服務管理、金融支付、咨詢投訴、在線評價、查詢統計和數據調取等功能進行數據抽查。
“為方便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對定制客運等互聯網售票業務的監督與檢查,運用道路客運大數據提高行業管理科學決策水平,促進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依據新《客規》相關規定,我們為行業管理部門打造了定制客運運行監測系統,開展定制客運的運行監測及大數據統計分析等。”胡興華介紹。
陜西省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積極將定制客運發展情況納入道路客運市場運行監測。該中心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定制客運運行監測系統不僅能實現人、車、戶、線的備案數據實時核查,為動態監管客運經營者的資質合規情況提供便利條件,其生成的數據更可以作為決策支撐,有助于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同樣,甘肅省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在推進全省道路客運電子客票應用時,就把汽車客運站及定制客運站外乘車旅客的各類售票數據進行了統一規劃。在此規劃下,甘肅也在積極搭建定制客運運行監測系統,建成后可將定制客運業務數據匯總至省級道路客運運行監測系統,實現定制客運網絡平臺實時上傳相關業務數據,方便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做到準確掌握定制客運業務人、車、戶、線、量等信息。
當前,定制客運發展如火如荼,行業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也在相輔相成地發展,群眾出行也正向著便捷舒適的目標加速前進。
盛夏來臨,出行無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