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機場集團公布了2023年春季招聘擬錄用人員公示名單,其中一人畢業于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專業,擬錄用為場務及驅鳥員,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這位高材生從事驅鳥工作“大材小用”“學歷浪費”;也有網友表示贊賞:“名校畢業生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是好樣的”“這是關乎乘機人員安危的崗位,需要專業的人”……溫州機場集團工作人員回應稱,本次招聘屬于社會招聘,求職者投遞簡歷后參加筆試和面試,機場方面根據應聘者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做
(資料圖)
在溫州機場集團早前發布的招聘公告中,“場務及驅鳥員”崗位要求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專業要求為生物學、生態學、動植物學、環境科學、土木工程、建筑學專業,大學英語四級425分及以上,持2年以上C1駕駛證,且能適應倒班及外場作業。
本科及以上學歷、大學英語四級、生物環境類專業,還得會開車,驅鳥員工作需要這么“卷”嗎?事實上,這一崗位并非網友認為的“開車在機坪上亂逛,沒事干在跑道邊上放二踢腳,拿槍打鳥”,而是一項需要專業能力的“技術活”。
驅鳥員對于民航安全十分重要。一只重量為500克的飛鳥與一架時速370公里的飛機相撞,能產生高達3噸的沖擊力,如一顆“炮彈”打在飛機上。因此鳥害防治工作,一直是保障航班安全的重要一環。驅鳥也被稱為民航領域的國際性難題,目前全世界都沒有找到一種長期有效的驅鳥方法。
“特別多高學歷畢業生來到這個崗位,說明機場越來越重視鳥擊防范工程。”在大型樞紐機場從事鳥防工作15年的龔成(化名)告訴記者,“我們的工作不是只是驅鳥這么簡單,這是一個長期工程、生態工程和系統工程。綠植、氣候、人文等各種因素都會對鳥的習性產生影響,這要求我們通過生態治理從根本上改變鳥的習性和棲息環境,減少機場周邊區域的鳥類活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場的鳥害防治部門配備不少先進設備,比如全向聲波驅鳥器、定向聲波驅鳥器、彩色風輪、攔鳥網、車載驅鳥炮等設備,可以從聽覺和視覺上驅趕鳥類離開飛行區。
機場常見的驅鳥方法還有利用化學方式釋放驅鳥劑、利用生物學方式進行天敵驅鳥、利用生態學方式另置綠地或切斷生物鏈等,這也是招聘條件中要求應聘者是生物學、生態學、動植物學、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的原因。
“驅鳥員需要學習許多專業知識,比如熟悉生態位理論,經過、進入或棲息于機場的鳥類都有時間、空間上的位置及其與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了解機場是否有吸引鳥類的食物、水源及棲息地或營巢地等因素,是否處于鳥類遷徙路線上等。”龔成說。
在日常工作中,驅鳥員還需要開著巡邏車,繞著機場跑道一邊巡空巡鳥,一邊檢查設備。到了夜里,驅鳥員還要負責滑跑區的割草工作,以防鳥類在遮蔽處筑巢。因此招聘公告要求應聘者不僅會開車還要適應外場工作。
其實溫州機場對學歷的要求并不算高,以首都機場2023屆校園招聘條件為例,其要求生物環境類招聘職位的應聘者為碩士畢業生,動物學、環境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專業,且須具備大學英語六級或同等英語水平,如果該畢業生外語水平達到專業英語八級或小語種特長優先。
據了解,部分機場還在鳥防模塊設置了博士后流動站,招聘入職的博士生會開展鳥防工程的科研工作。“過去這個崗位是專科學歷就夠,現在招聘的門檻基本是本科及以上學歷。我們部門50%以上都是本科生,還有1個研究生,今年8月會有一位博士生入職。”龔成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個工作非常需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畢竟直接關乎安全。”
民航擇業成為“香餑餑”
記者注意到,溫州機場集團今年的春季招聘擬錄用人員公示名單里,有不少一線民航崗位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優秀院校的畢業生。比如有兩位應聘者畢業于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和白俄羅斯國立大學財務管理專業,均被擬錄用為“普通安檢員”。
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158萬人,畢業生就業情況廣受社會關注。根據近日智聯招聘發布的《2023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從偏好的企業類型看,國企仍是畢業生首選,占比46.7%,較去年上升2.3個百分點,且連續3年呈上升態勢。
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對經濟形勢的感知越發明顯,求穩心態有增無減,擇業意向的集中度有明顯趨同。而溫州機場集團屬于典型的國有企業,吸引了不少畢業生爭先恐后地投遞簡歷。
根據官網信息,溫州機場集團于2010年12月組建成立,注冊資本20億元,現有8個職能部門、13個下屬單位。2017年9月15日,溫州市政府、市國資委與浙江省機場集團簽訂協議,溫州機場集團正式并入浙江省機場集團。2018年11月23日,溫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邁入千萬級大型國際機場行列。
此外,溫州龍灣國際機場是國家一類航空口岸、國內二類民用機場,其周邊300公里范圍內沒有大型機場,具有發展航空運輸業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開始關注民航領域的工作崗位,業內人士表示,不僅是機場,航空公司每年也會招聘大量高學歷的名校畢業生:“值機柜臺后邊坐著的那些地面服務人員,提供空中服務的乘務員,這些崗位的碩士畢業生一抓一大把。”
民航類院校也逐漸“破圈”,成為不少高考生填報志愿的“香餑餑”。隨著各地陸續公布高考成績,選什么學校、報什么專業又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議題。“考研名嘴”張雪峰就曾專題推薦過中國民航大學。“就業是民航類院校最吸引人的點,民航國企多、就業穩定、福利待遇都不錯,像中國民航大學這種民航局直屬高校的畢業生就很受航空公司、空管局、機場,或者是中國商飛、中國航發、中航工業等這些央企和國企的歡迎,國企就業率長期在六成以上,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張雪峰直言,“拿上一屆畢業生來說,選擇就業的人里75%以上進入民航相關單位,65%以上進入國企,除去事業單位、黨政機關,流向民企只占16%左右。端上鐵飯碗不愁就業,那是肯定的。”
不過在選擇工作的過程中,有的應聘者看中薪酬待遇,有的則重視單位性質,最終是否成功入職是應聘者與招聘者雙向選擇的結果。比如在《溫州機場集團2023年春季公開招聘入圍體檢遞補人員名單》中,一位自英國卡迪夫大學的畢業生成功應聘地服工作人員一職,但最終選擇了放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