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29日,由中交二公局承建的安羅高速黃河特大橋南副橋現場80臺千斤頂同步緩緩下降,長達1700米的鋼梁精準落梁到位,標志著黃河特大橋南副橋鋼梁頂推進程順利過半。
安羅高速黃河特大橋是黃河上最長的公路橋梁,其中,南副橋全長3400米,上部結構為鋼混組合梁,單孔鋼梁重約953噸,鋼梁總重量約6.48萬噸,相當于8.8個埃菲爾鐵塔的用鋼量。2022年9月底,南副橋鋼梁開始首輪頂推,創下國內同類型鋼混組合梁連續頂推長度(1700米)、單跨頂推距離(100米)、頂推施工時同步控制千斤頂數量(80臺)三項國內第一。
頂推施工工藝是在南副橋中間搭建頂推平臺,從中間向南北兩端分幅交錯開展頂推施工。鋼混組合梁一體化集成設計有利標準構件工業化制造,且項目鋼結構制造采用“一橋兩地”新產業模式,即先在鋼結構加工廠加工好標準構件,公路運輸至項目鋼結構拼裝場,組拼成大節段后運輸到橋位吊裝至頂推平臺,且不需要在河道內打設臨時支墩即可實施連續頂推。這種新型產業模式和裝配化技術的應用,可節省現場建廠投入,減少現場施工污染,最大限度保護黃河生態。
鋼梁頂推過程中步履頂數量多,如何保證步履頂的同步性是重中之重,為此,項目引入智慧建造理念,采用基于5G通訊技術的遠程控制“無人值守”頂推系統,自動監測,實時采集數據,保證步履頂的同步性精度達到2毫米以內,既提升了安全性,也提升了施工效率。
特大橋橋位處風沙大、溫度變化大,焊接質量控制困難,加之受雨、雪天氣影響,對頂推施工提出了很多挑戰。為規避安全風險、保證施工進度,施工過程通過從鋼梁組拼、運輸、吊裝以及頂推施工區等方面,進行階段性總結和持續優化,推行作業流程標準化,采用“挑梁工廠預安裝”“大節段整體吊裝及組拼”等措施,極大節省現場施工時間,提高了工效。本次頂推共歷時270余天,比計劃工期提前1個月完成。
超長大跨連續頂推,是我國工業化建造高質量發展的一次創新性探索,此次頂推的順利實施,標志著我國長距離大跨連續頂推關鍵技術實現新突破,為我國同類型工程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和重要技術儲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