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物料運輸繁忙,機器轟隆作響,綠地灌木隨處可見,門式洗車機、太陽能路燈等智能設備讓人應接不暇……走進滬昆高速公路昌傅至金魚石(贛湘界)段改擴建項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施工景象。
作為完善江西省高速公路“大十字”主骨架的收官之作,昌金改擴建項目全長約180公里,途經地勢復雜的贛西山區,沿線有多個水源保護地和自然保護區,環保要求高、施工難度大。自去年10月開工以來,項目指揮部聚焦資源集約利用和低碳環保兩大主題,不斷提升智慧綠色建造水平。
如何在施工作業的同時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該項目在設計初期便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依照山形地勢選線選址,避免大填大挖。
“我們采取永臨結合的方式,盡量減少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昌金改擴建項目綜合場站負責人李豐奎表示,項目部采取“租用原有建筑+改造升級”的模式,實現拌和站、鋼筋加工廠等綜合一體化建設,在項目通車后留給地方使用,減少對土地的臨時征用和復墾。
近日,昌金改擴建項目SSZ2標灣下水庫中橋左幅箱梁全部架設完成,標志著全線首座橋梁順利實現半幅貫通。在充分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項目部修建了一條2公里長的水泥路,把臨時道路變成農村公路永久使用,既滿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又方便當地群眾出行。
走進昌金改擴建項目鋼筋加工配送中心,只見工人操作智能化鋼筋加工設備,把原材料碼放整齊,按下開關,全自動設備便迅速啟動,吞料、剪切、彎曲、下料,整個流程一氣呵成。該項目引進焊接機器人、數控鋼筋彎曲機、鋼筋籠滾焊機等智能化設備,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與材料損耗。
昌金改擴建項目還推行全封閉智能梁廠,引進信息化管理系統、振搗等成套微創新技術,將科技創新貫穿改擴建全流程,打造規劃合理、高效集約的現代化智慧梁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