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寒,一般情況下可能是由于心陽虛、寒凝血瘀、氣血虧虛等所引起的癥狀,主要分析如下:
1、心陽虛:心陽虛通常是指心中陽氣不足,導致推動、溫煦機體以及興奮等功能減弱,使患者虛寒內生,可能與久病不愈、年老體衰等原因有關,對于心陽虛患者會因為溫煦功能減弱而出現心寒的癥狀;
2、寒凝血瘀:寒凝血瘀可能與外感風寒、久病不愈等原因有關,如果寒凝血瘀的患者因為血液運行不暢,無法滋養心臟,就會出現胸痛胸悶、心寒、面色青紫等癥狀;
3、氣血虧虛:如果由于久病或失血過多等原因導致體內氣血虧虛,導致機體以及心臟不能有效被氣血滋養,從而可以出現畏寒怕冷、心臟發冷、面色蒼白、乏力虛弱等。
此外,西醫認為心臟神經癥等神經功能失調可能會導致心臟感覺異常,從而出現心寒的癥狀。同時糖尿病導致周圍神經病也有可能會出現心寒的癥狀。
心寒的癥狀和原因是什么
心寒指的是心中自覺寒冷,甚或寒戰,多因心陽虛衰不振所導致,患者可以在醫生的辨證指導下選擇益心丸、參桂膠囊等中成藥來調理。心寒的癥狀、原因以及治療作如下說明。
1、癥狀
心寒在中醫學中主要是指身體的心中陽氣不夠充足,也叫做心陽虛,即寒冷從內而生,身體心中陽氣虧虛所表現出的心氣虛及全身癥狀,如心臟病變后,可出現胸悶、胸痛、心慌、心悸等癥狀,以及全身冒冷汗、面色蒼白、肢體感覺寒冷等全身不適的癥狀。
2、原因
由于不良的情緒或者生活壓力、用腦過度、思慮勞神、耗傷心血導致心陰虛不足,時間過久就會損傷心陽,導致心寒的出現。身體其他疾病,比如肺部疾病、腎病等久治不愈,疾病累及心臟,就會導致心陽虛的病癥。年老體弱者身體逐漸衰退,元陽不足腎陽虧虛,腎陽為心陽之本,腎陽虛衰會導致心寒病癥的出現。
3、治療
心寒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的湯藥有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四逆湯等。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要由桂枝、牡蠣、龍骨等組成,具有溫通心陽、重鎮安神的功效,可以治療心陽不足導致的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畏寒肢冷等病癥。四逆湯主要由附子、甘草、干姜組成,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可以治療心腎陽衰所導致的四肢厥逆、神衰欲寐等病癥。但需注意的是,真寒假熱者需禁用。相關治療所使用的藥物,需要遵醫囑服用,切忌擅自用藥。
建議出現心寒的患者應根據相伴隨的癥狀,綜合評估,明確具體的病因,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