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日前,寧夏黃土地區公路建造技術交流暨現場觀摩會在固原市彭陽縣舉辦。此次觀摩會旨在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工程的引領帶動作用,探討黃土地區公路綠色建造、環保與生態修復等技術,推動交通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據了解,為適應新的發展要求,解決農村公路筑基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彭陽縣于2018年創新性提出就地取材、固化黃土替代沙石筑基的設想。在區市各級交通運輸部門的支持指導下,聯合多家單位企業開展黃土固化及路用關鍵技術研究,經過上萬次試驗,研發出一套黃土固化技術,實現點“土”成“石”,為公路建設增添了“神兵利器”。
2021年9月,彭陽縣確定2條4.92公里農村公路開展黃土固化技術試驗施工,從根本上解決開采石料的環境污染問題和筑路材料缺乏的問題,進一步減少砂石料的用量,降低公路建設成本,實現資源化與產業化雙向發展。經初步測算,每公里節約成本15萬至20萬元,施工周期縮短20%。2022年7月,寧夏首條采用黃土固化技術修建的農村公路在彭陽縣建成投運,標志著以降本增效為導向的黃土固化技術從試驗到實踐取得突破性進展。
當日,活動在銀昆高速公路項目、彭陽縣小小公路至小岔小南溝公路固化土基層現場進行觀摩。寧夏銘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文剛表示,黃土環保固化技術的出現,將成為“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場技術革命”。科技創新永不止步,將以本次觀摩會為契機,認真總結試點經驗,持續探索,讓黃土固化技術不斷趨于成熟,實現全面推廣、遍地開花,助力寧夏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據悉,近年來,寧夏交通運輸廳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戰略部署和新發展理念,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統籌規劃,加快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立足寧夏中南部地區地質地貌特點,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項目建設全過程,促進先進應用經驗的交流和學習,推動寧夏黃土地區公路建造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打造黃土地區生態保護修復綠色公路品質工程,加快形成黃土地區生態保護修復綠色公路的“寧夏經驗”和典型成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