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起,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北京地區出現強降水,其中,門頭溝區受強降雨影響較大,道路積水、損毀嚴重。門頭溝公路分局按照最高預警級別提級響應,關鍵部門全員在崗值守,全力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公路養護搶險隊伍投入340人,排水單元等機械設備、小型機具共計100臺(套);對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區域、積水路段和下凹式橋區提前采取管控措施,在35個主要路口組織100名盯守人員,及時勸返進山的人員和車輛,遇突發事件靠前指揮、及時處置,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資料圖)
全力打通國道109、魯坨路等道路生命通道。協調各方力量,制定周密工作方案,全力開展搶險工作,力爭盡早打通受災民眾生命通道。
降雨過后,主城區道路大量淤泥堆積,影響行人車輛出行。區公路分局采用機械清理和人工疏堵相結合的作業模式,清理三溫路(六環路口-區界)、新橋大街、石擔路(石門營-水閘)三條路淤泥雜物,截止目前共清理淤泥、雜物814立方米,共計出動搶險人員96人,車輛、機械設備39臺套。
與部隊緊密合作搶修國道109 目前已搶通45.4公里
109國道門頭溝段全長96.85公里,雙向兩車道,路面平均寬7米,是進入門頭溝清水、齋堂、雁翅等深山區的主通道。此次洪災過后,道路損毀相當嚴重。據目前道路打通的情況統計,已出現10處塌方、水毀5處、道路塌陷1處,總面積達4000余立方米。
為盡快制定搶修方案、科學調配人力物力,門頭溝公路分局與部隊緊密合作,召開工作會議,實地調研查看道路路面破損情況,制定搶修計劃。據統計,此次109國道搶修共調動搶險出動人員225人、裝載機16臺、挖掘機13臺、工程車28臺、拖車14臺、十輪運輸車40臺、半掛車2臺。
8月1日凌晨,區公路分局組織北京建工養護集團從109國道起點推進。8月2日上午,從雁翅向王平方向搶通,與武警部隊在王平(K46+900)會合,會合后向市界方向推進,目前已推進至雁翅青白口,此路段累計搶通45.4公里,距離市界79公里。
下一步,區公路分局計劃組織北京建工養護集團搶通力量分兩路繼續推進。一路與部隊會合,繼續從雁翅青白口向市界方向推進搶通109國道,此路段約51.45公里;另一路沿南雁路向區界推進搶通南雁路,昌平區搶通力量也在向門頭溝方向推進。
克服萬難緊急搶修魯坨路 盡快保障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受本次強降雨影響,門頭溝區魯坨路入口600米處道路被沖毀,嚴重路段路基路面全被沖毀,且靠山一側邊坡出現三至四處塌方,車輛無法通行。雨停之后,公路分局認真部署、迅速行動,立即組織養護單位成立搶險應急突擊隊,緊急調動人員及挖掘機、鏟車等設備第一時間奔赴現場搶修。
此次搶修調動了挖掘機2臺、鏟車2臺、鉤機3臺、發電機3臺、運料車25輛、搶險人員30名。搶修工作面臨較大的難度。因水毀嚴重,有些路段路基已經被淘空,有些路段已經儼然變成河道,需要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上重新鋪筑一條道路。搶修人員只能先填入大石塊阻斷河水,然后從幾十公里外運來砂石料進行回填碾壓。為了保證路基穩定、車輛通行安全,短短幾百米就需要上百車的砂石料進行回填。
魯坨路于2013年7月建成通車,北起108國道,南至門頭溝區界,全線4.1公里,原路基全寬10米,路面寬8.5米。搶修魯坨路,對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北京最大垃圾焚燒廠,魯家山生物質能源廠主要接收石景山、豐臺、西城、門頭溝等區域的生活垃圾,是各區生活垃圾消納的重要渠道。魯家山生物質能源廠日處理垃圾3000噸,占全北京市垃圾總量的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魯坨路是魯家山生物質能源廠對外交通的重要道路,每天通過的垃圾運輸車輛達到近400輛。目前,搶險人員正在加班加點通宵作業,確保垃圾清運車輛盡快恢復通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