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通天河畔蜿蜒前行,一個藏族古村落映入眼簾——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拉布鄉拉司通村。走在村中的石板路上,抬眼望去,石房、石走廊獨具特色。
此前,這里道路狹窄崎嶇,村里基礎設施落后,嚴重制約著鄉村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鄉村振興,交通先行。青海省公路局玉樹公路總段近兩年選派多名同志組成工作隊駐拉司通村開展幫扶工作。駐村期間,工作隊緊扣“高原特色古藏文旅小鎮”建設,持續提升“四好農村路”路網水平,抓好“兩提升、兩改造、三爭創”工作落實,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如今,站在拉司通村觀景臺上俯瞰,村落古色古香,公路在峽谷中延伸。”拉司通村黨支部副書記多杰昂江感慨道,新修建的拉歇公路已成為“高原特色古藏文旅小鎮”的生命線,為農牧民群眾搭建起增收致富的橋梁。
景觀路服務旅游發展
“拉司通村位于大山深處,這里通往外界的通天河沿線公路經常出現泥石流、落石、塌方等災害,若遭遇路段沖毀,行人和車輛根本無法通過。”多杰昂江回憶起過去的交通,仍心有余悸。
為解決拉布鄉至歇武鎮農村公路年久失修、道路狹窄、通行不暢等問題,稱多縣拉布鄉黨委、政府于2021年10月完成了貫穿2鎮8村、共計40公里的拉歇公路主線建設任務。在此基礎上,駐村工作隊積極在道路規劃、病害整治、機械調配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于2022年4月參與實施“高原特色古藏文旅小鎮”旅游景觀路綠化提升工程和通村入社公路提質改造工程。
拉布鄉境內的通天河支流橋和先宗橋由于建造時間長、橋體損壞嚴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駐村工作隊于2022年4月著手實施危舊橋梁改造工作,嚴把質量關,完成了2座寬8米、總長13米的橋梁施工任務,促進通天河流域旅游線路人文景觀發展。
自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工作隊加大對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生態宜居建設的投入,并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為拉布鄉、拉司通村在特色小鎮建設中提供專業的指導意見。
“交通+產業”釋放活力
近年來,拉布鄉緊緊圍繞“四好農村路+”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特色產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謀劃產業發展,釋放“交通+產業”活力,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加快流動。
多杰昂江介紹,以前因為道路不暢等原因,農畜產品運不出去,外面的材料也運不進來,產業發展沒有保障,“如今,拉歇公路通車了,村里的農畜產品別說運出去了,還能銷往玉樹州和西寧市。”
駐村工作隊積極開展客貨郵一體化平臺試點工作,不斷完善城鄉物流網絡,加快構建由稱多縣物流配送中心、鄉鎮物流服務站、村級物流網點構成的三級農村物流網絡,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牧產品進城、電商進村、快遞服務入戶”發展,讓“四好農村路”成為拉布鄉的美麗經濟走廊。
土登加措是拉司通村的致富帶頭人和創業青年代表,他經營著一家生態畜牧專業合作社。“自從拉歇公路通車了,我的產品銷路又寬了許多。牦牛肉、糟耙、酥油等運到西寧市縮短了一個多小時車程,還有一些文創產品可以運到四川售賣。”土登加措對生活充滿信心。
農牧民家門口增收
今年3月,拉司通村成功入圍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這離不開青海公路交通部門的助力和保障。
駐村工作隊圍繞拉歇線路域環境整治,帶領村民一步一個腳印,全面解決路域范圍內的“臟亂差”問題,實現“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暢潔綠美安”的農村公路通行環境;對拉布鄉、歇武鎮過境縣道路肩邊坡進行整修、多層次綠化,完善農村公路文化景觀體系。
在路域環境整治及公路提質改造工程建設期間,駐村工作隊積極爭取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支持,以促進農牧民增收為目標,吸納拉司通村防返貧監測戶待業人員到工地務工,有效提升監測戶的收入水平。
根據“高原特色古藏文旅小鎮”建設五年規劃,駐村工作隊將繼續努力,助力拉布鄉打造出“九點一線旅游景觀路”“拉歇線”“天路”等一批具有獨特地域文化、產業特色和影響力的標桿性“美麗農村路”樣板,有效盤活農牧地區資源,共繪古藏小鎮幸福新圖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