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盛夏8月,黔貴大地處處涌動著建設熱潮,記者走進貴平高速公路項目工地,工人們正搶抓施工黃金期,揮汗奮戰,現場焊接聲、切割聲與機器的轟鳴聲交織,奏響了“夏日奮進曲”。
施工現場“熱情”難耐
【資料圖】
貴平高速公路是《國家公路網規劃》貴陽至北海高速公路重要路段,由貴州交建集團投資修建。路線起于貴陽烏當羊昌,經貴定、龍里、平塘,止于黔桂省界云陽關順接在建天峨至北海高速公路。全長約174公里,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每小時100公里。
位于平塘縣境內的曹渡河峽谷,目之所及兩岸群峰環繞。峽谷之上,貴平高速項目重要組成部分——曹渡河特大橋正在進行高承臺樁基施工,現場各種作業機械轟鳴震耳,運輸車輛往來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施工現場負責人龍君念介紹,三伏天以來,項目部調整了室外施工作業時間,采用“做兩頭,歇中間”的工作模式,即早晨7:00開工,11:30收工,下午15:00開工,19:00收工,盡可能避開一天當中最高溫帶來的不適,并確保工人能休息充足。
“除了控制性工程曹渡河特大橋,我們標段在建的橋梁還有9座,包含橋梁樁基1159根,預制T梁2632片。此刻分布在不同工點開展作業的工人共有上百人,施工投入機械設備有十幾臺。截至7月,累計完成橋梁樁基澆筑518根,路基挖方約130萬m3,填方約82.6萬m3,完成產值占全年計劃的52.9%。趁著這晴好天氣,我們要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推進項目進度。” 貴平高速T13項目部黨支部書記肖先友邊穿梭在各工區查看生產進度和質量,一邊向記者介紹工程進度,臉頰汗珠成片淌下。
焊接工人揮汗如雨
臨近午休,35℃的氣溫令項目工區廠房里里外外熱浪滾滾。
在小河壩大橋施工現場,五六位或蹲或掬僂身軀的焊接工人格外引人注意,他們雖汗水淋漓,卻“全副武裝”穿著較厚實的長衣長褲,戴著厚手套,正專注給剛從廠房“出爐”的蓋梁鋼筋作焊接。炎炎夏日,鋼筋在高溫的烘烤下迅速升溫。
“焊接時,焊接點溫度超過1000攝氏度,必須做好專業防護,面罩、手套都是不透氣的,工作服要厚才能擋住電焊時的火花。”其中一位年紀稍大的工友張德貴向記者解釋道,“電焊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有很多‘門道’。比如焊縫,一道外觀美觀、高質量的焊縫,焊接時需要熟練地控制焊接熔池?!?/p>
張德貴是貴州長順人,10多個老鄉一起在項目上做工。他指著不遠處的一間小屋說:“那里是工友們的值班休息室,里面放了藿香正氣水、綠豆湯、苦丁茶等防暑降溫物品,我們隨時可以去拿?!?/p>
為保證該橋1年后按計劃完成半幅通車,張德貴和工友每天要加工完成約十幾噸滾燙的鋼筋,烈日下,工作服早已被汗透,曬干,再被汗濕,反反復復,已能明顯看到一層又一層的“鹽堿地”。
協調電話接連不斷
40公里外,貴平高速T15項目的馬溜和甲若兩條隧道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掘進施工,目前掘進深度均已超500米。施工現場技術負責人是一位靦腆的小伙——羅運興。
“我們100多位工人分3班倒,24小時作業。但因為馬溜隧道掌子面圍巖條件差,平均每天只能推進1到2米,比正常速度慢了一半,”羅運興介紹,高溫和汛期,都是隧道夏季施工的“攔路虎”。特別是遇到雨天,必須第一時間巡查現場,了解工地支架是否出現沉降、臨時用電設施有沒有漏水等。
工地上每天都有突發情況,項目技術負責人需把控施工現場技術服務和質量管理的所有問題。除了巡視工地以外,還要負責協調各種事宜。
“目前的施工方案需要再商榷,務必保證掌子面的穩定情況!我馬上過去現場看看……”
采訪羅運興時,容易被電話“打斷”。
“每天24小時開機待命,平均3分鐘一個電話,經常是在接電話的同時,又不斷有電話打進來,接都接不贏。”下午3點,接到電話后,羅運興立刻出發趕往對面甲若隧道的施工現場,處理一個突發狀況。
馬溜隧道與甲若隧道之間300米的施工便道,除了施工機器往來的輪印,留下最多的要數羅運興的足跡。自今年4月份調來貴平高速項目部負責兩個隧道的現場技術管理,羅運興已經不記得走了多少個來來回回。
目前,貴平高速公路下半年“大干快上”號角已吹響,為確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標任務,項目緊緊圍繞創建品質工程、示范工程和平安工地目標,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截止7月底,開累完成投資88.7億元,占計劃投資的22.6%。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