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新課程、新教材如何實施,是新時期高中教育面臨的關鍵課題。這項工作將直接影響普通高中育人模式變革及新高考改革的成效。
在遵循新課程標準和使用新教材的“雙新”時代,如何推進“五育”共融,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學生”,這是渝中教育的價值追求。
作為“雙新”實施國家級示范區,渝中區勇當探路者,通過緊扣目標任務,全域協同推進,穩步攻堅克難,在學校課程建設、課堂教學變革、考試評價改革、教研機制創新和示范輻射幫扶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探索中積累了自己的經驗和智慧,有力推進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奮力迎接高考綜合改革新挑戰。
高位推動 守正創新 繪就教育改革藍圖
普通高中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辦好普通高中教育,對于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增強高等教育發展后勁,加快打造‘全國一流基礎教育強區’步伐具有重要意義。”渝中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肖方明說。
自2020年7月,被確定為“雙新”國家級示范區以來,如何應對“雙新”挑戰,推動課程改革?渝中教育系統通過高站位、布全局的頂層設計給出回應。
首當是科學制定《渝中區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工作三年規劃(2020—2023)》。渝中區深入把握教育部“雙新”示范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結合中心城區區位優勢和近20年的教育綜合改革成果,以“三年規劃”繪就出一張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全景藍圖。
在此規劃下,渝中區教育系統聚焦“整體啟動、系統設計、協同發展、重點突破”4個關鍵環節,重點推進“示范區建設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教學教研聯動創新、課程資源共建共享、宣傳推廣輻射引領”4項工作。
相繼召開“渝中區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啟動會、示范區建設任務研制論證會、示范區建設任務學校規劃研制培訓會等會議,明確責任任務,制定建設規劃,蹄疾步穩、步步深入。
制發《渝中區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渝中區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指導意見》《渝中區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等,同時草擬了渝中區美育、體育、研學旅行課程的實施方案,制定了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等配套文件;研制《渝中區“共生課堂”教學評價指導標準》,印發《渝中區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管理辦法》,構建“區域教研-集團教研-學校教研”三級教研聯動機制;先后制發了《渝中區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教學實施指導意見》和《普通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意見》,指導學校做好提高認識,做好課程實施規劃……系列文件的出臺為各示范校推進“雙新”實施與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指導與標準,確保“雙新”建設落實落地落細。
課程為本“一區七校”構建特色課程體系
在《瘋狂化學實驗室》課程中,通過在視覺、聽覺上極富震撼力的實驗探究,讓化學學科的趣味性得以充分體現,也讓學生們獲得美的直觀感受;
通過《模擬聯合國實踐課程》,學生有機會參加國內外高水平會議,從而提升英文綜合能力,開拓視野,培養領袖才能……
作為國家級“雙新”示范校,巴蜀中學以7門市級課程創新基地、20門市級精品選修課程、100多門校內選修課程為強力支撐,致力于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雙新”中的“新”,除了指“新課程、新教材”,其核心則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讓學習真實發生。
以此思想為引領,渝中區于2021年6月印發《渝中區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明確了各普通高中實施新課程的目標任務和重點領域,扎實推進課程建設。目前,渝中區委屬7所高完中均已完成學校課程實施方案修訂完善工作,且亮點頻出。
以構建五育并舉的課程體系為原則,求精中學整合“素養導向、場域奠基、學科為本、技術為翼、設計創新”五大理念,形成了“AFSTR”學校課程方案。二十九中學把畢業生素養分解為“人”“中國人”“現代中國人”“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四個梯級,有效推動學校育人課程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以培育國家課程校本實施特色為重點,復旦中學借助復旦大學及復旦基礎聯盟校資源,建設“博雅”校本課程,突出“大學微課”課程優勢,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四十二中基于“文明其精神 野蠻其體魄”辦學理念,形成“滋蘭、樹蕙、競美、啟新”四大校本選修課程群,提倡“人人成功多元成才”。
以提高實踐育人課程質量為目標,六十六中“家在巴渝·路在四方·黨在心中”研學旅行課程強調“教育即生長”,喚醒少年責任與擔當。三十中以“創客教育實驗室”為平臺,構建“科技航模”實踐課程,為學生搭建成長實踐舞臺。
“一校一策”科學規劃出的“五育并舉”課程實施方案,為渝中學子統整建構出了一個可以自主選擇的特色課程體系。
課堂為核 “共生課堂” 引領教學變革
課堂教學改革是育人方式轉型的必然選擇。
2021年4月,在為期兩天,通過教研網面向全國舉行的“普通高中語文新教材‘整本書閱讀’教研成果展示暨課程建設論壇”上,9位重慶市優秀青年教師分別以現場授課和說課兩種形式,為線上、線下,來自全國各地一線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和教育相關人士生動地展示了《鄉土中國》和《紅樓夢》兩大主題共9個課例。
老師們妙語連珠,學生們生動活潑,課堂生成精彩不斷,專家點評字字珠璣,構成一場關于“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新發展、新方向的思維盛宴。
“雙新”教育改革明確要求學校要開展情境化教學,關注應用性、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問題,以培養學生關注現實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借示范區建設契機,渝中區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結合多年的區域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面向全區推進“共生課堂”教學改革。
“學習深度進行、師生真正成長”是“共生課堂”的教學理念。渝中各校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凸顯了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地位,在內化“共生課堂”理念過程中,各校融合辦學定位、特色和優秀傳承,逐步形成豐富多樣、彼此爭鳴的教學新樣態。如區域層面涌現出生物學科“論證式教學”、物理學科“思維進階教學”、語文學科“整本書閱讀”等教學改革成果,學校層面也有諸如66中學“121高效課堂”的優秀教學改革成果。更有來自二十九中學物理學科和六十六中學歷史學科的2節研究課登上“雙新”示范區(校)建設工作年度全國總結交流會,面向全國做展示交流,廣受好評。還有在探索教育數字化新路徑的過程中涌現出的巴蜀中學跨校實時直播互動的“雙師課堂”,其相關項目也入選教育部、工信部兩部委2項國家級試點項目名單。
教研創新 集智備課 賦能教師專業提升
2月23日,新學期伊始,一場主題為“基于單元統整的深度學習實踐”的高中物理聯合備課現場研討活動在三十中舉行。活動上,三十中劉安巍老師帶來的《電能的輸送》研究課,遵循“提出問題、建立模型、實驗驗證、問題解決”的課堂原則,為學生設計了豐富的觀察、思考、展示活動,并在教學活動中嵌入了相應的評價任務。來自其他幾所示范校的教師代表,在評課討論環節中總結優秀經驗,提出中肯建議,暢所欲言,碰撞思維。
此后,從2022年春季學期開學至今,渝中區高中化學第16、17次集智備課研討活動、全區高中政治教師集智備課研討、高一地理集智備課研討等高中各學科集體教研活動,在渝中區緊鑼密鼓地開展。
這類區域聯合備課活動是推進核心素養落地的一次次加油賦能,也是渝中教育人在“雙新”建設中齊心協力追求一流的縮影。
在此過程中,有一個關鍵詞頻繁出現——集智備課。
據渝中區教師進修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推進“雙新”實施的區域教研新路徑,“集智備課”通過構建“教研機構—學校—全員教師”一體貫通的教研推進機制,打通了教研機構、教學組織(學校)、教學實施(教師)之間的條塊關系,形成了強有力的“區校聯動”集智備課研究團隊。
在此基礎上,渝中教育系統以“集智備課”為重要抓手的區域教研工作,依托團隊優勢,破解課改難題,充分發揮教研對推進“雙新”實施的專業支撐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據統計,僅2021年,渝中區就開展了100余場覆蓋全學科的“集智備課”專場活動,讓每位老師在不同研課環節中得到更全面的磨煉,也極大地增進了區域校際合作,形成了符合區域校情、覆蓋所有單元課時的多樣化教學資源庫,還形成以區域教研為引領、校本教研為根基、集團教研為拓展的渝中教研新樣態。
據悉,“集智備課”的實踐經驗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認可,示范區關于“集智備課:推進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區域教研新路徑”的成果案例,入選2021年度全國基礎教育優秀工作案例。
示范引領 傳遞育人方式改革的“渝中樣本”
邊建設、邊總結、邊示范、邊推廣……“雙新”實施以來,渝中教育系統總結提煉典型經驗,形成了大量可借鑒、可推廣的建設成果。
2021年10月至12月,在區教委的統籌下,渝中區開展了委屬普通高中學校建設工作經驗成果征集活動。巴蜀中學以完善“挖掘潛能 張揚個性”課程體系為抓手,為學生全面、個性發展搭建寬厚平臺;求精中學秉承“向往的教育、幸福的成長”的教育理念,構建生涯規劃體系,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二十九中以“紅色教育”課程、STEM課程、與高校合作的“雛鷹計劃”課程等一批特色校本課程,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平臺;復旦中學基于6年來對“智慧課堂·精準教學”的創新探索,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教育變革之路;四十二中構建獨具學校特色的“啟美”課程體系,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和育人方式改革;六十六中學通過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形成“121”高效課堂教學策略、“131”校本教研模式和“411”教學管理體系;三十中基于“成長”課程方案,全新解鎖15門精品校本選修課程,積極探索“五育并舉”……
各級示范校積極主動置身于“雙新”實施實踐探索中,經驗成果不僅得到專家的充分肯定,各校更與多地多校簽署協議,開展靈活多樣的合作,實施精準教育幫扶。
據悉,為加強示范區建設工作在市內乃至全國的輻射引領作用,渝中教育系統不斷通過資源共享、對口幫扶、學術支持等形式,持續向重慶、四川、安徽、江西、貴州等多地區輸出“雙新”實施優質理念和成果。如巴蜀云校服務體系就以服務8省1市近百所學校的實際行動,充分彰顯使命擔當。
同時,“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每月向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中心報送的“雙新”實施工作動態信息,也被高頻率匯編進交流材料中,面向全國進行推廣,從側面反映出了示范區建設成果頗豐。
下一步,渝中區將抓住作為“雙新”國家級示范區的有利契機,按照“更新觀念,育人為本;系統設計,整體推進;加強研究,科學指導;重點突破,勇于創新;示范引領,輻射推廣”的建設思路,創新育人方式,全力推進示范區各項任務落地見效,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成長,推動全區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努力做好育人方式改革的“渝中樣本”。
鏈接>>>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2年,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全面實施。
●2020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和示范校名單,渝中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20個“雙新”國家級示范區,也是重慶市唯一一個示范區。
●渝中區巴蜀中學與南開中學、重慶八中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示范校,渝中區二十九中、求精中學、復旦中學也先后被市教委確定為“雙新”市級示范校。三十中、四十二中、六十六中被渝中區教委確定為區級示范校。(何霜 姚蘭 謝靜 )
關鍵詞: 渝中高中教育全面進入“雙新”時代 繪就教育改革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