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以下簡稱強師計劃)。強師計劃明確,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培養一批碩士層次中小學教師和教育領軍人才,完善部屬師范大學示范、地方師范院校為主體的農村教師培養支持服務體系,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緊缺情況逐漸緩解。
同時,強師計劃還提出了提升教師能力素質、推動優質師資均衡、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管理綜合改革等方面的15條措施。
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
師范教育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隊伍素質高不高、教育事業發展強不強。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介紹,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844萬人,其中基礎教育教師1586萬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6%,他們是學生的引路人,是基礎的基礎、先導的先導。
任友群表示,目前全國215所師范院校、500多所非師范院校有計劃進行教師培養,基本形成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但師范院校的辦學水平、保障水平仍待加強,辦學條件有待改善”。
在強師計劃的部署中,“強培養,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尤為鮮明。在師范教育的“高水平”方面,強師計劃提出建設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加強一流師范大學群和一流教師教育學科群建設。在加強整體性方面,實施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聚焦薄弱師范院校建設,由高水平師范大學和地方高水平師范院校一起,以組團方式幫助30余所薄弱師范院校。
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從設立專項、優選學校、加大投入三方面,重點支持50所左右師范院校加強教學科研設施建設,支持每所高校中央預算內投資1億元。專家認為,這必將帶動我國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建設,推動我國教師教育事業發展。
另外,據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截至2020年底,全國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9.98%,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9.89%,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8.79%。
促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啟動實施“優師計劃”,由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和高水平地方師范院校每年為脫貧縣、中西部陸地邊境縣培養1萬名本科層次師范生,這些師范生學習期間享受“兩免一補”(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補助生活費),畢業后全部到定向縣任教。
作為北師大“優師計劃”首批招錄的401名學生中的一員,黃炫光深知其意:“畢業后我想回到家鄉湖南省桂東縣,當一名地理老師,豐富教學形式,帶學生開展天文觀測、地質勘查等實踐活動。”
“補短扶弱”是新時代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鮮明思路。強師計劃強調,要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重點加強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發揮優秀教師、校長的輻射帶動作用,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整體提升學校育人能力”。
完善交流輪崗激勵機制,不僅優秀教師要輪崗,而且優秀校長也要輪崗。優秀校長和優秀教師不能僅僅在業務上優秀,還需要在帶動其他人上作表率,而這也會促進優秀校長、優秀教師教育領導力的提升。可以預見,優秀校長和優秀教師的輪崗不僅能夠提升當地整體的師資水平,而且還能提升當地的整體教育治理水平。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周作宇表示,今年學校將增加“優師計劃”招生200人,加大對縣域師資的補充力度。
另外,對鄉村教師在職稱評聘上實行特殊支持,“定向評價、定向使用”,中高級崗位總量控制、比例單列。讓鄉村教師安居樂業,加大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和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實現鄉村教師在學校有周轉宿舍、在縣城有穩定住房。
提升教師隊伍治理水平
強師計劃強調要改進師范院校評價,將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推動教師隊伍由管理向治理轉變。
在教師資格、入職、考核等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深化職稱改革,實行分類評價。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一線教師、從事特殊教育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傾斜。
改進師范院校評價,強化師范院校教育教學評估和相關學科評估的師范特色,探索師范類“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切實推動師范院校把辦好師范教育作為第一職責,將培養合格教師作為主要考核指標,推動師范專業特色發展、追求卓越。開展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支持地方政府統籌,貫通教師職前培養、編制、職稱崗位、考核評價、在職發展等各環節,推進教師隊伍治理綜合改革。
專家認為,這是通過發揮院校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推動師范院校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舉措。“雙一流”建設評估、學科評估等可以將畢業生去西部、東北、基層擔任教師的情況納入評估指標,因為這是大學人才培養、參與社會服務的重要體現。而院校在評估指揮棒的指導下,應該摸索建立起多渠道整合資源的機制,給予去基層當教師的畢業生資金補貼。
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為這些學生開辟本、碩、博與教學實踐貫通交叉培養的人才成長通道,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安心在基層教書育人、立德樹人,還能促進他們的職業發展。只有讓去基層奉獻的教師在收入上不吃虧、在發展上有途徑,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扎根基礎教育與自身發展之間存在的矛盾。
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一方面,將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功能;另一方面,推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行動,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幫助教師掌握并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教學,實現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學生“同上一堂課”、教師共同“備好一節課”。同時,多渠道開發匯聚優質的教師數字化學習資源,讓更多教師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共享優質教育教學、教師研修資源。(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