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校畢業生創業,為青年提供更多施展才華的平臺,一直是關注青年愿望、幫助青年發展的重要舉措。2022年,深圳高校畢業生規模達3.7萬人,較去年增長0.8萬人。為促進畢業生靈活就業,高校做實行動方案,給足激勵政策,動員各方參與,深挖創業容納就業的“蓄水池”,讓學生闖出精彩新天地。
真金白銀支持讓創業有底氣
“在創業初期,學校給予了重要且稀缺的資源。”深圳大學2022屆室內設計專業畢業生徐康說。在校期間,他創立了“盒同學”新零售項目、“上上荔茶”茶飲連鎖品牌。據悉,“盒同學”新零售項目兩年內已獲得融資450萬元,營收已突破五百萬級,被收錄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優秀結題項目。
“深圳的創業環境很好,在注冊公司時,可申請大學生創業補貼。同時,深大每年都有創業資助,創業團隊有機會獲得高達10萬元的啟動資金。項目入園后,還可獲得辦公空間及創業服務。這些福利吸引著每一位學生,我周圍不少同學都很有創業激情。”徐康說。為應對“就業難”“招人難”,深大雙創中心推出應屆畢業生專項申報,提供近百個就業崗位。促就業,就是要幫助有強烈創業意愿、有良好項目基礎的人實現創業夢想。截至2021年底,深大共無償支持學生創業的資金超過3000萬元,共孵化企業430家,團隊持續創業近70%,銷售額或市值1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超過35家。
來自學校真金白銀的支持也讓深圳技術大學應屆畢業生、深圳東黛時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吳曉鑫創業有了底氣。“學校對學生創業十分重視,每年會給予我們2萬-5萬元不等的資金獎勵。如果參加創業比賽,最高還有20萬元的創業資金支持。”吳曉鑫表示。據了解,該校學生創業園自2019年創立以來共資助項目120項,項目參與學生700人次,資助經費1733萬元。在園項目申請專利80項、軟著20項,發表論文18篇,獲得省級以上獎項45項,注冊成立公司21個。
專業指導讓創業有“氧氣”
高校對畢業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從來都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提供全要素孵化服務、“跟蹤式”創業輔導、充足的創意創業園區等,做到學生求助有道、求職有術、求學有法。
深職院是人們口中的“中小微企業搖籃”,每年逾400個小微企業從這里孵化成型。校內建立了1800平方米的學生創意創業園,年均接納50個學生創業團隊經工商注冊以獨立法人資格開展創業實踐活動。2021年,北京零點市場調查有限公司對深職院歷屆畢業生進行了調研,在25776個有效樣本中,正在創業的受訪校友有3504名,占比13.59%。
近年來,深職教師們更多忙于啟發學生創新創業。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結合的制度,促進了專業培養與社會投資對接,服務于以學生為主體的雙創事業。學校提供兩年免租金的優惠政策,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基礎保障;孵化期間,各學院更是提供全過程、全要素的孵化服務,讓學生們創業有資源、有方向、有鞭策,有陪伴;同時,學校還設立了百萬創新基金和百萬創業基金,重點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項目,引導學生基于創新開展創業。
同樣推出“校企融合創新發展戰略”的還有南方科技大學,學校以建設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為契機,與國內龍頭企業互動合作,開展“揭榜掛帥”系列活動,為學生提供啟動資金和產業導師等各類條件資源,建立了“三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不斷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目前,南科大共聘任業界導師超400人,孵化10余支學生創業團隊入駐創業空間。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創業失敗時,徐康自信地表示,大學期間他便獲得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銀獎,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三創賽全國一等獎等國家級獎項6項、省級8項,擁有知識產權10余項。豐富的參賽經驗為其創業帶來了信心。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是切實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高校紛紛以雙創賽事作為大學生創業試金石。
深圳大學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以“互聯網+”賽事為主的各類雙創賽事。近兩年,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國賽銀獎3枚,銅獎9枚,入圍獎3枚。今年5月,南科大舉辦了首屆“梧桐樹”校園創業之星大賽,共收到來自國內外20余所高校110個參賽項目。在第十三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該校取得3金5銀4銅的成績,并首次獲得挑戰杯“優勝杯”。而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中,深職院共獲得4金2銀1銅的好成績。該校金點子創意大賽+創客街活動也已舉辦了六屆。
創業帶動就業具有乘數效應。據了解,徐康公司成立一年多來,團隊由5人發展到了20人。“只要敢想敢做,學校就會為你掃除發展障礙,實現每個人的創業夢想。”徐康說。(首席記者 焦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