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穩步推進、成效顯著。日前,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成效。
考試招生管理更規范
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陸續出臺了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加強和改進綜合素質評價、規范高考加分、實施強基計劃、推進高職分類考試、改革藝術體育考試招生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導29個省份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改革實施方案并有序組織實施,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十年來,區域城鄉入學機會更加公平。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教育部持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每年從全國招生計劃增量中專門安排部分名額面向中西部地區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招生名額從2012年的1萬人增至2022年的13.1萬人,累計錄取學生95萬余人,形成了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同時,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政策,已有168萬余名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了高考。”
十年來,考試招生管理更加嚴格規范。王輝介紹,教育部制定出臺了《高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提出并實施“30個不得”“八項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招生禁令;持續強化信息公開,嚴格落實招生信息“十公開”,建立部、省、高校和中學四級信息公開制度;配合公安部等部門嚴厲打擊涉考違法犯罪活動。此外,教育部還不斷健全部門協作機制,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應考盡考”的人性化考試理念,探索出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組織大規模考試的中國經驗。
考試內容體系更完善
十年來,教育部深化考試內容改革,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不斷強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進一步強化高考的育人功能與積極導向作用。加強教考銜接,提高命題質量,注重夯實基礎,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關鍵能力。
清理規范高考加分,實現“大幅減少、嚴格控制”的目標。據悉,2015年、2019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開展了兩輪清理和規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確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跡等五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指導各地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進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少數民族加分更加精準。”
2020年,在廣泛調研基礎上,教育部印發《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啟動實施強基計劃。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目前由3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哲學、歷史、古文字學等專業招生。“三年來,強基計劃共錄取新生1.8萬余人。”
“大力推進高職分類招考,形成了適合技術技能型人才選拔的考試評價模式。”王輝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高職院校的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本科相對分開,采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評價方式。各地一般在每年春季安排舉行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數據顯示,在各地的大力推進下,分類考試已成為學生升入高職院校的主渠道。“全國每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考生已超過300萬,占高職招生總量的60%以上。”
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十年來,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先行、梯次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全國29個省份已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其中,前三批14個省份(第一批為上海、浙江;第二批為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第三批為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的新高考已平穩落地。第四批7省區(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甘肅)的新高考將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區(山西、內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陜西、青海、寧夏)的新高考將于2025年落地。”
王輝表示,目前高考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改革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下一步,一方面,將堅定改革方向,堅持從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科學選拔各類人才和維護社會公平出發,系統總結改革經驗和成功做法,及時跟蹤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改革措施,推動考試招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另一方面,將加強改革協同,進一步推進配套改革和基礎條件建設。指導有關省份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強化高中辦學條件和師資隊伍建設,提升考試機構的專業能力,為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條件保障。(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