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這個詞是管理大師德魯克在1999年提出的,是指自己認識自己、自主主導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過程。
國內提供“自我管理”教育的階段目前主要是大學,目的讓大學生畢業后更快適應職場環境,如普通高校通識課系列規劃教材《自我探索與自我管理》提出,自我管理是一門“通過自我認識、自我組織、自我激勵、自我監督、自我調控、自我評價、自我鍛煉、自我反省,使個體逐步走向自我完善和完美,從而達到自我實現、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的科學與藝術”,并歸納總結了具體內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生規劃,即對自己的人生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并要通過自律和對時間的妥善安排以確保人生規劃的實施。
時間管理,人生一切的夢想、愿望和追求都不能脫離載體而獨自存在,所以要管理好自我人生的載體——時間。
身體和心理素質管理,身體時本錢,是一切的根本,管理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尤為重要。
個人學習管理,即知識的獲取、整理、更新、分享、應用與創新。
執行力管理,即對個人行動力的提高及管理。
這與IB課程“自我管理”技能有很多相似之處,特別是關于“時間管理”和“學習管理”的范疇,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生,“時間管理”都是一項必須學習、掌握的技能。結合PYP和MYP大綱相關內容,我們將IB“自我管理”技能總結如下:
·
“所有的勝利,與征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失敗,與失去自己的失敗比起來,更是微不足道”。
我們希望培養的學生是“勤學好問、知識淵博、富有愛心的年輕人,他們通過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為開創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貢獻力量。”在談培養成功的學生之前,要先教學生如何管理自己。
例如,“設定既具有挑戰性又可以達到的目標”,可以引導學生利用“SMART”思維工具制定學期、學年目標:Specific(目標明確)、Measurable(可衡量)、Attainable(可達成)、Relevant(相關)和TimeBased(基于時間的)。
也可以應用“5W分析法”Whoare you? (你是誰?)
Whatdo you want? (你想做什么?)
Whatcan you do?(你能做什么?)
Whatcan support you?(環境支持或允許我做什么?)
Whatcan you be in the end? (我的職業和生活規劃是什么?)
或者“SWOT”分析法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韋里克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一種綜合考慮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評價,從而選擇最佳經營戰略的方法。雖然SWOT分析法目前廣泛應用于組織的策劃,但是制定個人目標時,也能用這個框架來整理思路。
S是指內部的優勢(Strengths),W是指內部的劣勢(Weakness),O是指外部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T是指外部環境的劣勢(Threats)。
IB課程大綱提出相對完善的學習方法技能框架,但是學習方法不局限于IB課程,所有學生都有必要學習學習方法。同時,不僅學生需要學習,成年人也需要不斷精進。
參考資料:
郭霖,自我探索與自我管理(普通高校通識課系列規劃教材),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
MYP:從原則到實踐,2014年
PYP:學習和教學,2018年12月修訂
文/蔡幸娜
關鍵詞: 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