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
【資料圖】
“假如母親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整天抱怨和嘮叨,那么她的女兒可能會變得尖酸刻薄挑剔,她的兒子則會始終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評,盡量找機會表現自己的恭順。”
也就是說,媽媽的情緒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整個人生。媽媽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中寫道:“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痹谀暧讜r,胡適失去父親,家境也越發沒落。胡適的大哥從小就是敗家子,而后又在外欠下各種債務,所以每年除夕,家中都會來一大群討債的人。這個時候,大哥早就避出去了,而母親卻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等各種事情,臉上不見任何的怨氣,就當作沒看見這群人。到了近半夜,母親才走出后門,央求鄰居本家,來給每個債戶分一點錢。后來大哥敲門回來了,母親也不會罵他一句。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年,胡適過了六七年,但卻絲毫沒有受到任何負面影響。胡適還提到,家里大嫂不懂事,二嫂氣量又小,但母親從來沒有跟她們吵過一次架。正因為有母親這樣的和氣榜樣,她們就算經常鬧意見,也不曾公然相罵相打。心理學專家斯霍勒博士表示:嬰兒在出生時已經有一套情緒機制的基礎了,但他們并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而是通過與母親的互動,去進行參考,并在無意識中學會母親的情緒管理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在童年時的經歷,會影響之后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受到了傷害,那么情緒管理,可能終生都會存在問題。心理學上有一個“仿同”心理,就是說孩子會把媽媽的個性、特點不自覺地吸納為己有,并表現出來,所以,如果媽媽懂得控制情緒,孩子也會因此看到生活的美好??梢园l現,孩子的人格養成,與母親息息相關。母親情緒失控,孩子會因此迷失;而母親情緒平和,孩子自然積極開朗。幸福的家庭,都是情感當家。有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家庭也會真正變得舒適、溫暖,讓人心生向往。壞情緒不但害了自己,也會害了孩子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羅大倫,曾在他的書中提到這樣一件事。一位老人帶著孫子找他咨詢,說孩子晚上睡覺總是出汗。過程中他發現,孩子每個20幾秒,就會劇烈抽搐一下,嘴和脖子往一側猛地扭動,就連表情也很單板。羅大倫表示,這不是簡單的盜汗,而是抽動穢語綜合癥。他告訴老人,像這種情況,發病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卻是心理要素。比如父母感情不好,總是吵架、打架;婆媳關系不好;對孩子要求特別嚴,像在學習時,要求他必須考多少分,多少名。話音剛落,跟老人一起來的婦女就說,她們家這三點全齊了。原來,孩子的父母,關系一直不好,總是打架、鬧離婚。媽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還不自覺把所有的氣都撒在孩子身上。沒想到,這些沖突和負面情緒,不僅傷了孩子的心,也導致身體出了問題。密歇根大學的Ethan Kross博士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情緒和身體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非常相似。當一個人說感到“心碎”的時候,“心碎”其實已經不完全是一個比喻了,他神經系統可能真的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一旦父母無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把焦慮、煩躁、不安等等帶回了家,即使在孩子面前強打笑臉,壞情緒也絕對會傳遞給孩子。醫學研究表明,當代90%以上的疾病都與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有關。對于大人來說,經常感到不愉快,免疫力會降低;緊張壓抑則會頭痛、血壓升高,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對于孩子來說,如果神經過度緊張和壓抑,會抑制內分泌的產生,影響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如何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
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但生活的壓力和煩惱,讓我們難免會在不開心、不順心或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情緒失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呢?1、轉移注意力
很多時候,負面情緒都是發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如果我們待在原地不動,就會繼續生氣,甚至越想越氣,持續憤怒,而這種行為被稱作“思想反芻”,所以,我們要堅定地離開那個環境,大聲地對自己喊“暫?!?。然后問問自己,發生了什么?我感覺到了什么?其他人的感受是什么?我希望有什么樣的結果?再來想想,造成這種情緒的原因是什么?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什么?完成這幾步之后,我們就可以回歸到理性狀態,讓自己的情緒得以調節。2、通過哭泣釋放自己
情緒心理學學專家曾指出,誰強忍著淚水不露出,那就等于在慢性自殺。人在壓抑自己的情緒時,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能量,而哭泣,會讓胸部、頭部等部位處于運動狀態,可以排出這些有害物質,對身體起到保護作用??奁侨祟愖钤?、最簡單的需求,也是最低成本的一種發泄方式。美國有位科學家曾找了200名男女做了關于哭泣的研究,結果顯示,85%的女性和73%的男性,在痛哭之后,自我感覺情緒狀態都比之前好得多,就連健康狀況也有所改善。所以,當我們覺得委屈、痛苦、難過時,不妨找個安靜的地方,放聲大哭;或者看一場悲傷的電影,找到落淚契機,把內心糟糕的情緒釋放出來??捱^之后,心中的不快被發泄,身心都會變得輕松。3、找親近的人傾訴
美國心理生理學專家的研究成果顯示,傾訴可以改變大腦情緒中樞的反應,有助于減輕痛苦。當我們有了負面情緒,可以找自己的老公、信得過的朋友,把苦衷、怨恨以及壓力,盡情地傾訴出來,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認為,心情不好的時候,丈夫就應該有所察覺并安慰的話,那只能說,這是一廂情愿而已。因為人與人之間有著非常清晰的差別,再親密的關系中,想法也是因人而異的。
所以,不要期待別人能懂自己,而是直截了當地傾訴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郁積成災,讓家人尤其是孩子來為此買單。
媽媽的好情緒,是孩子進步的助推器;媽媽的壞脾氣,則是孩子消沉的導火線。
要記住,我們在控制情緒上面,下多大的功夫,孩子將來就能擁有多大的幸福。
關鍵詞: 控制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