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至今,香港跟內地通關遙遙無期,有團體對778名12歲以上居民進行訪問,顯示7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因為無法通關問題,影響兩地居民交往。
而感觸最深的當屬港寶家庭,在這近三年里,面臨著重重困難:疫情陰影遲遲未散,內地港寶家庭該怎么辦?留學香港還值不值得去?……這些問題,在“封關”的日子里,一直被提起討論。
【資料圖】
9月底,港府大幅放寬入境檢疫,海外及臺灣抵港人士取消酒店隔離并推行「0+3」,即入境后只需進行3日居家醫學監測!
對外入境放寬了,大家又繼續把眼光放在從香港回內地的隔離是否放寬的問題上,此前港府提出的「逆向隔離」方案,最近終于又有了新進度!新特首還在就任以來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招攬人才”計劃。
到了11月,香港更是盛事不斷,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風雨不改如期舉行,紅館演唱會一場接一場,還有欖球賽、單車節、渣打馬拉松等,向世界宣布,香港回來了,生活復常了!
圖源:大公文匯有人說,這些信號表明:未來赴港讀書再添利好!但對于廣大跨境港寶家庭而言,沒有明確落實通關,失望太多次,對這些“通關”消息不感冒了!不少家長早早已經作出了適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升學選擇:有回到香港上學,有留在內陸擇校就讀,還有沒回香港但繼續網課的……
關于香港跟內地“通關有期”,你信還是不信?歡迎掃碼進群,與眾多港寶家庭一起討論分享。
本文來源:【香港名校通】,香港家庭專屬的擇校升學平臺,分享香港名校及內地港系學校最新最全資訊干貨,各位港寶家長速速來報道???
「逆向隔離」新進展,
“變相通關”要來?
之前,港府曾公布推出「逆向隔離」方案,即香港赴內地人員先在香港隔離,再以閉環方式前往深圳,初步考慮以河套區設施作「逆向隔離」試點。這個方案備受關注,畢竟現如今從香港到深圳仍需要“搖號”,每天只有區區的千來個名額,實在不夠。近日,據路邊社反饋,這個傳說中的香港跟深圳之間的“逆向隔離”,可能要實現了?據悉,港府準備把香港的方艙轉為「逆向隔離」設施,現時位于落馬洲河套區的方艙設施,下周將會交由保安局接手管理,預計下周一(31日)會交接。也有市民表示,近日已看到相關的招聘信息,工作的地點正是“河套方艙醫院”。數據顯示,落馬洲河套區的檢疫設施將可提供約4000間房間、約1萬張床。若消息屬實,意味特區政府推行「逆向隔離」措施有新的進展,若能跟內地就Ct值標準等問題達成共識,香港有望更快推行「逆向隔離」措施,讓想回內地的市民先在本港隔離,再閉循環前往內地。
寫入特首報告的“搶人”大戰
上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宣讀了就任以來的首份《施政報告》,其中提出多項“招攬人才”計劃。
對比以往的施政報告,不難感受到港府此次搶人的空前力度。
《2019年施政報告》,沒有涉及“招攬人才”或“吸引人才”的內容。
《2020年施政報告》,只有一段關于“吸引人才”的文字,在接近結語的第160條,而且不包含具體實施方案。
《2021年施政報告》,將“吸引人才”列為獨立小節,涵蓋第149-159條內容,篇幅雖長,其中明確的舉措只有一條:將“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從2000個增至4000個。
而《2022年施政報告》,將“招攬人才”放在了第29-31條的顯著位置,其中第29條細分為7項,都是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
取消“優才計劃”的年度配額
香港優才計劃的年度配額2021年由2000倍增至4000,此前有媒體預測今年會不會再次倍增至8000。
令人沒想到的是,為了吸引更多世界級優才來港,配額限制直接取消!為期兩年,同時優化審批程序!
放寬“內地人才計劃”和“一般就業政策”
在此之前,如果香港企業想要招聘內地人才,部分崗位需要開具本地招聘困難的證明,這是許多行業的內地人來港就業面臨的最大阻礙。
但是新政實行之后,企業引入人才職位如果屬于“人才清單”里13項本地人才短缺的專業,或者招聘職位年薪達200萬港幣或以上的,無需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政府會盡快更新“人才清單”,以反映各專業的最新短缺情況。
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
之前,非本地人在港買房需額外支付15%買家印花稅(BSD)。但現在,新的施政報告表明,符合資格外來人才在香港待滿7年并成為永久性居民后,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的額外印花稅。
除了以上三點,還有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香港簽證“擴大化”等,對于香港留學生來說,是極大的利好!
內地教育“內卷”嚴重,
香港升學留學優勢大!
名校君通過收集各種數據,發現一個現象:即使通關未明,仍阻擋不住內地家庭赴港升學的熱情,香港的教育依舊吸引著眾多內地學生和家長。香港教育為什么會如此吸引內地家庭呢?到底有何優勢?據海關數據,疫情之前每天近3萬孩子,清晨過關去香港上學,下午又過關回到深圳的家,往返通勤時間在3-4小時,跨境求學。面對不確定的通關,一些家庭依然堅持選擇是送孩子赴港求學,都是權衡利弊、深思熟慮之后的決定。相比內地升學,小升初、初升高均需要參加統考才能升讀,且公辦學校中考的升學率低,優質學校學位僧多粥少,競爭激烈。香港的中學是六年連讀的,免掉了初中升高中的一番折騰。受歷史因素影響,香港的教育受英國影響比較大,吸收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更具國際化,教學質量上是非常優秀的。一直以來,香港憑借擁有優質的國際教育資源,堪稱教育界“標桿”!另外,香港名校盛產“IB狀元”“DSE狀元”,學生在本土、海外及國內升學上均具有很大的優勢!
所以,不少有能力為孩子更改賽道的家長,有意提早讓子女到港升學,投入更佳學習環境,為未來升學、留學籌謀。
目前,香港和內地之間的“通關”有了新的進度,新特首在引進人才上也利好政策良多:“優才計劃”不限配額、加快審批流程,“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放寬,拿到永居還可以退稅……勢必會帶火一波香港名校升學、留學潮。而由于香港學生流失嚴重,學位空缺增加,甚至有些國際學校出現債券價格下滑百萬的現象,很多名校都放松了招生門檻,目前絕對是去香港讀書的一個黃金期。目前香港眾名校招生季已來臨,意向回香港就讀升學的家長要盡早規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申請香港的名校,與內地申請學校并不相同,很多家長并不了解真實的香港學校申請流程和備考要點,有著較大的信息差,進入誤區。如果您也在為孩子規劃香港學校擇校升學,有任何疑問均可私聊升學老師哦~